快捷搜索: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近日,印度当局表态正在考虑将中印边境部队的战斗部署转变为双重任务,以便能在中印和印巴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当局的盘算是一回事,印度军队在物质上该如何支撑这种盘算又是另一回事:当地时间12月13日,《印度斯坦时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消息宣称,印军部队已获授权提高弹药储备水平,以确保能够应付潜在的对巴基斯坦和中国“两线战争”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印度军队

当绝大部分人把拥有多少辆坦克、多少架战机、多少艘战舰视为一国军事能力的标准时,往往都会忽略弹药储备问题同样重要,毕竟没有炮弹、导弹、子弹这些弹药进行伤害输出,再厉害的飞机坦克也不过就是一个运输平台。再加上你总不可能在开战之后再临时向工厂下订单购买这些弹药,所以平日里的弹药储备能够支撑多少天的作战行动就成为衡量一国军队实战能力、特别是应对突发状况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我军炮兵射击

但在这个问题上,号称“世界第四”的印度军队却表现的异常糟糕:在去年年初的克什米尔危机中,急于向巴基斯坦开战的印度军队在急急忙忙对自家弹药储备情况进行一番清点后,非常“惊讶”的发现这些弹药储备仅能支持印度军队进行最多10天的作战行动。


仅能支持10天的弹药储备在现代战争中是什么概念?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为例,即使面对的是伊拉克这种弱小目标,美英联军也依然花费了26天的时间才宣布“主要战事结束”。可以想见,如果今后印度要与中国打一场局部高强度冲突,区区10天的弹药储备能力根本不可能支持印度军队获得“胜利”。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美军投掷制导炸弹

那么印度在弹药储备问题上为何会如此困难?


事实上作为与巴基斯坦人打了超半个世纪的军事大国,印度军队在弹药储备问题上一向标准颇高,至少到1999年的卡吉尔冲突期间,印度的弹药战备水平依然维持在“可支持40天作战”的高水平。但在90年代这一系列冲突之后,印度人痛感自身武器装备过于落后,一大批军事采购项目随之上马:现在为人熟知的T-90坦克、苏-30MKI战斗机、“维克拉马蒂亚”号航母等印度三军主战装备都是在这一时期上马采购的。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印度苏-30MKI机队

但问题在于,由于本身经济实力的限制,印度的国防费用一直相当有限,即使到2018年也仅有500亿美元的规模。而印度军队偏偏又是一支总人数高达120万的庞大军队,在去除巨大的人员开支之后,留给军备采购的也就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在优先确保以上那些大型采购项目之后,留给弹药的经费已经所剩无几,仅能维持10天的弹药储备极限已经是印度军队内部人人皆知的“秘密”。

除此之外,印度自身过于落后的军工能力也是限制弹药储备上限的一大因素,尤其在与2000年后新购进的先进武器平台配套的精确制导弹药上,印度军队长期以来几乎是清一色的依赖进口,造价不菲,采购数量自然大大受限。比如印度空军的主力精确制导炸弹就一直是从以色列进口的“SPICE”系列,但截至目前为止的订单量也仅有200枚左右,甚至都无法支持10天的高强度作战。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SPICE”制导炸弹印度宣传画

而更搞笑的是,随着印度新近采购的36架法国“阵风”战斗机逐渐到货,印度人这才想起来这些“阵风”根本没法使用这批以色列制导炸弹。于是在今年7月份第一批“阵风”抵达印度的前几天,印度空军这才动用国会赋予的紧急采购权,为这些“阵风”重新订购了一批性能与以色列“SPICE”系列完全重叠的法制AASM精确制导炸弹。以这种手忙脚乱的军备体系建设能力,印度人能囤出足够的现代弹药那才是奇迹。

印度确保弹药足够激战15天,就这水平,还妄想同

AASM制导炸弹

所以说来说去,印度人弹药储备不足反映的其实是印度当局能力与野心不匹配的尴尬落差。但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这次宣称的所谓“提高弹药储备能力”其实也仅仅只是把库存水平从10天提升至15天而已,而与此同时,印度当局却已经在考虑要同时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打赢两场战争。那么暂且不说巴基斯坦方面,仅仅只是面对综合国力和弹药储备能力都远超自己的中国,这点弹药储备的提升真的能帮助印度当局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吗?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答案,但既然印度当局自己假装看不见,那所有人自然都没有义务去戳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