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又一员工被逼“网易被裁员工索赔61万”又上
作者丨陈豪
来源:招聘兄弟会(ID:hizhaopiner)
关于网易裁员的事件近期已经被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专家、学者、吃瓜群众分别都从专业知识、自身经历以及吐槽批判的角度对网易的行为进行了解析。
有的专家从“不胜任、医疗期解除”的角度,有的学者从“企业忠诚”的角度,其中这条内容则备受关注:被裁员工在9月份获得N+1后,11月重提劳动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其616929.39元赔偿。
此前就有律师表示,网易在员工患病期间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或涉嫌违反劳动法。不过,员工要求赔偿金额或很难实现。此案也将于12月11日于杭州劳仲委开庭。
看到这里不禁好奇,61万多的经济赔偿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根据劳动法,他应该得到的赔偿是多少呢?
01、经济赔偿金计算公式
首先,经济赔偿金的计算公式,大家都知道,是2N,通俗点来说是:经济补偿金的2倍。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它的计算要素主要参考基数和时限,也就是:
经济补偿金=基数*时限。
那么,经济赔偿金=2*经济补偿金=2*(基数*时限)
02、基数的定义
基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为“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这里就明确了两个概念:
1、 这里的基数是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这12个月必须是完整月,而不是非完整月,如果存在非完整月的,需要剔除。
2、 平均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有些地方,例如上海,对加班费是否计入平均工资并不主张。但是无论如何,前面四项都逃不掉会计入平均工资的计算范围。
这里又会产生一个疑问,年终奖要计入经济补偿金基数嘛?因为年终奖的金额太高了,计入的话对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可能会有质的飞跃。很遗憾,答案是要计的,不过计也有计的技巧性和合理性。
03、时限的界定
在搞清楚了基数之后,我们就要解决时限的问题。
时限,根据相关规定应该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的事情。
04、经济赔偿金的实际计算
回到网易的案例中来,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的计算方式:
经济赔偿金=2*经济补偿金=2*(基数*时限)。
我们按照员工工作是5年多一些来看,可以推算出该员工的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56000左右,那么基数就是56000。
但是,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金有一条双限:当职工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倍时,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和时限都有一条上限。经济补偿金的上限为当地社平工资3倍;时限为不超过12个月。显然这个入职5年左右的员工在时限上不会超过12个月,那么假如他的平均工资真的为56000左右。那按照相关规定,该员工可以申请的经济补偿金基数最高应为杭州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即6140*3=18420。
那么实际上从常规的角度来说,该员工所能得到的经济赔偿金其实应该只有18420*5.5*2=202620左右。
因此我们会发现,计算经济赔偿金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却很有技巧和难度,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法律风险中。而平时被日常事务缠身的HR们,多数都是等到风险爆发的时候再去查看案例、寻找解决方案,这个时候不免有些晚了,并且很多资料太过复杂、难以理解,即使是资深HR也会无从下手。作为HR,应该走在前面去多了解相关法律,预防这些法律风险的发生,以免无辜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