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女儿去世徐悲鸿第二任妻子,爱之深,恨
陈升早年为刘若英写过一首《为爱痴狂》,歌词里有这样一句话:“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所有的爱情,开始都是轰轰烈烈,结局却不一而足。爱恨情仇,又怎是一句话可以释怀的呢?
他原是个泥地里打滚的穷孩子,她却是江南名仕家中的大家闺秀。他痴迷绘画,精于书法篆刻,她擅弹奏,自小就熟读诗书。虽然谈不上门当户对,却是才子佳人。他后来成为一代书画大师,却因过度劳累而早逝,她后来移居台湾,孤独终老,留下两部回忆录,一部给了徐悲鸿,一部给了张道藩。
年轻时的蒋碧微(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爱私奔,为爱痴狂蒋碧微,原名蒋棠珍,出生于江苏宜兴的名门大族。父亲蒋梅笙是复旦大学教授。蒋棠珍7岁进私塾,十来岁就熟读除《红楼梦》外的四大名著。可见,蒋棠珍有侠气却无脂粉气。这样的性格也为她今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遇到徐悲鸿之前,蒋棠珍的人生除了接受封建传统礼教制度下的父母之命外,别无选择。她13岁,就听从父母安排,与另一大族——査家定了亲。
另一边,徐悲鸿独自到上海闯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机缘巧合之下,因奔马走红。经朋友介绍,徐悲鸿认识了蒋梅笙,渐渐成了蒋家的座上宾。每次,徐悲鸿拜访蒋梅笙,蒋棠珍只能躲在深闺之中,弹奏让人销魂的《引凤曲》。对于这位仪表堂堂的青年,蒋棠珍心中早已扎下爱慕的种子。而徐悲鸿也注意到这位国色天香的才女。两人虽互相倾慕,但徐悲鸿已有一妻一子,都已早亡,蒋棠珍也早已定亲。才子佳人无奈只能远远的观望,却不能在一起。
在徐悲鸿的老师康有为撮合下,徐悲鸿向蒋棠珍表明心意,蒋棠珍也终因未婚夫向父亲索取考试试题而下定决心与徐悲鸿在一起。
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徐悲鸿在康有为和朱了洲的帮助下,对外谎称前往欧洲留学,暗地里却由朱了洲向蒋棠珍传信,邀蒋棠珍第二天私奔到日本。蒋棠珍思量片刻,即刻答应了徐悲鸿的相邀。
要知道,那是1917年,五四运动前,思想尚未开化,婚姻不由自己说了算,虽然前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佳话,但“私奔”在当时仍会要了一家人的命。那一年,徐悲鸿22岁,蒋棠珍18岁。蒋棠珍不是没想过私奔的后果——她的父母家人将会被唾沫淹死,无地自容。可她还是选择了为爱私奔。
她的父亲后来想了个办法,谎称她的女儿去吊唁舅舅的途中因病死亡,并且在报纸上登了死亡公告,才遏制了流言。
她为了爱,像一位英勇的战士,一往无前,为爱痴狂。
徐悲鸿为蒋碧微作的画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琐碎才是检验爱情的照妖镜张小娴说:琐碎的生活也是爱情的一部分。童话故事里的爱情总是以“他们最后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作为结局,而现实中的生活总是以“一地鸡毛”收场。徐悲鸿和蒋碧微也一样。
徐悲鸿将蒋棠珍改名为蒋碧微,意为“小小的一块碧玉,很美很美,捧在手心里,可以好好疼爱”。徐悲鸿还为蒋棠珍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个悲鸿,一个碧微。多么浪漫的爱情!
在去日本的轮船上,分歧开始滋生。两人都不会吃西餐。徐悲鸿不顾他人的眼光,用手抓了吃,还洒脱的说:“我爱怎样就怎样,只要自己喜欢就行。”而蒋碧微则小心翼翼,生怕别人嘲笑自己没见识。一个洒脱不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爱面子,活在别人设置的世界里。
到了日本,徐悲鸿沉迷于绘画艺术,到书店和展览馆一待就是一整天。蒋碧微却醉心于交际圈。有一次,蒋碧微看上了一块表,自己买了一块,也想让徐悲鸿买一块,并下了最后通牒:“明天之内要买了戴上”。可徐悲鸿却宁愿把钱花在购买画作和绘画材料上,第二天,徐悲鸿像个没事人一样,蒋碧微气不打一处来。
蒋碧微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受,纸醉金迷的社交圈更适合她,徐悲鸿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展览馆书店更适合他。蒋碧微的爱是炽烈火热的,徐悲鸿的爱是细水长流的。相形之下,没有谁对谁错。如果互不妥协,就像鸡蛋碰石头,一定是两败俱伤。如果彼此宽容,兴许还能如冰融于水,相濡以沫。
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如果妥协了,他就不再是那个画出奔马的徐悲鸿,她也不再是写了两部回忆录的蒋碧微。
琐碎的生活刚刚开始,却已经出现了不和的端倪。
所有高尚的、纯洁的爱情,放在琐碎中,才能照出真正的模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底谁先背叛谁?奇怪的是,蒋碧微和徐悲鸿的婚姻竟然持续了28年。
这里得说两个人,一个是张道藩,出身名门,在法国留学期间,认识了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夫妇,后来因此擢升国民党高官。一个是孙多慈,出身书香门第,端庄秀丽,1930年到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徐悲鸿是其老师。
张道藩192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美术期间,听闻徐悲鸿也在伦敦,便前往拜访。1924年张道藩赴法国国立最高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与徐悲鸿同是留学生艺术团体“天狗会”成员。在法期间,蒋碧微与徐悲鸿常出入社交场合,也因此与张道藩多有接触。面对眼前这个落落大方,极富东方韵味的女性,张道藩心生爱慕。1926年开始,张道藩多次像蒋碧微表白,却换来蒋碧微的委婉拒绝。失落之下,张道藩与法国女人苏珊结婚。1927年,徐悲鸿、蒋碧微回国,徐悲鸿忙于事业,蒋碧微更感孤独,在这期间,蒋碧微于1927年、1929年生下两个孩子。张道藩虽已结婚,却对被徐悲鸿忽视的蒋碧微多加照顾。1937年,蒋碧微不顾张道藩已有家室,毅然与张道藩同居。
孙多慈1930年与徐悲鸿相识,徐悲鸿被孙多慈身上散发的才华和悟性所吸引,不久,两人便互生爱慕,相约作画、探讨艺术。两人的师生恋传得沸沸扬扬。徐悲鸿与蒋碧微分居8年。后来,徐悲鸿登报声明与蒋碧微分居,两人再无瓜葛。
蒋碧微对徐悲鸿的出轨,拿出了烈女的气势,写信给孙多慈父母状告这段不齿感情,将孙多慈送来的100棵枫苗当柴火烧掉。这样高调的捍卫爱情,直接导致了孙多慈父母对“慈悲”婚姻的反对,很快将孙多慈嫁给了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
很多人认为是蒋碧微出轨在先。可,感情的纠葛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所有的背叛欺骗也并不都是一朝一夕酿成的。到底是谁背叛谁?感情的纠葛早已在历史的洪流中随风消逝。
图片来源网络
100万现金,100幅画换来爱的解脱1942年,忍无可忍的蒋碧微在重庆与徐悲鸿离婚,一纸离婚协议换来的是100万现金,100幅画作和这段感情的解脱。
这时的徐悲鸿与孙多慈分开,却想与蒋碧微破镜重圆,遭到了蒋碧微的拒绝。蒋碧微宁愿与张道藩毫无名分的同居,也不愿再回头。而徐悲鸿后来又经历了一段师生恋,与小他28岁的廖静文结婚。1953年,徐悲鸿去世。廖静文说,他是因为那100幅画而过度劳累导致脑溢血而死。
1948年,蒋碧微与张道藩前往台湾,成为了国民党高官张道藩公开的情人。做了十年的情人,却从未以张道藩太太的名义出席公开活动,而身居要职的张道藩也无任何离婚的打算。直到1958年,蒋碧微与张道藩分道扬镳。张道藩回归家庭,享受晚年生活。而蒋碧微孤独生活了二十年,从她女儿身上便可看出端倪。她女儿原名徐丽丽,后为了表达对继母的敬爱,改名为徐静斐。1978年,蒋碧微在台湾去世,她的房间里始终挂着当年徐悲鸿在巴黎为她作的拉琴照。
蒋碧微在自传里写道:“人生是悲痛的,但是悲痛给予我很多启示,使我受到了教训,得到了经验,认清了途径,增强了勇气,而没有被它所摧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情里的孰是孰非杨绛说:“如果很喜欢一个人,那么,保持一个朋友的距离就够了,这样可以一辈子。千万不要奢望靠近,人一旦有了贪欲,就注定要失去。
在蒋碧微的爱情里,她并未感受到一个像朋友似的爱情。她爱得轰轰烈烈,像飞蛾扑火,欲火焚身。她不懂得保持爱的距离,试图将对方改变为自己希望的样子。可她忘了,原来那个她爱的人正是醉心艺术,痴迷艺术甚过醉心于爱情的人。
她是一个理想化的女人,也是一个活在现实中的女人,她不追求伟大的艺术,只是一个想过平凡日子的平凡女人。如果非要论孰是孰非,只能说她偏偏遇到了一个艺术家,她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可是,值得庆幸的是,这段悲苦的爱情也有甜蜜的记忆,它让爱情中的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同时,也滋养和丰盈了他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