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美军基地再次遇袭,美英法航母齐聚中东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强如美国也不例外。
一周前,拜登下达命令后,美军于深夜空袭了叙利亚;一周后的今天,美军基地便于清晨,再次遭到了袭击。
3月3日,多名美军官员披露,美国位于伊拉克西部地区的阿萨德空军基地,在当天上午7点半左右,突然遭到了至少10枚火箭弹的袭击。
最新消息显示,该袭击已造成一名平民承包商身亡。目前,美军已经关闭了该基地的部分设施,并将士兵从瞭望塔上撤了下来。
不出所料的话,阿萨德空军基地已经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了。
目前,尚不得知是何人发起的袭击,相关调查也正在进行中。
据悉,阿萨德空军基地既是伊拉克第二大的空军基地,也是美军驻伊的主要基地之一。袭击发生时,该基地便驻扎有美军和伊拉克的武装部队。
去年1月,美军“斩首”伊朗关键将军苏莱曼尼之后,伊朗便向该基地发起过数轮袭击,导致大量设备被损毁,上百名士兵出现“脑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媒体刚好在3天前,公布了伊朗去年轰炸美军基地的视频,并描述称“大约16枚伊朗导弹,如‘雨点般’击中了美军基地”。
更要注意,2月中旬,美军在伊拉克的另一处军事基地,也突然遭到了火箭弹袭击,导致一名与美军相关的承包商丧生,包括一名美国士兵在内得的5人受伤。
此事发生后,美方表示“深感愤怒”。
2月25日,也就是一周前,拜登命令美军空袭叙利亚北部地区“由伊朗支持的激进分子”,并表示这是对美军基地遇袭的回应。最终,这场袭击造成至少22人身亡,多处相关设施被炸毁。
不过,事后伊朗强烈谴责了美方“强行抹黑、栽赃”的举动;叙利亚则称华盛顿侵犯了叙主权,俄罗斯则要求拜登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但没想到,旧的空袭风波还没平息,新的空袭便接踵而来了。
如今,外界最为
对此,简单分析3个可能吧。
1,可能是之前被美军轰炸的“激进组织”所为。毕竟,暂且不提这一组织与谁有关,至少22人因美军空袭而亡,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出于“以牙还牙”的举动来看,这一武装发起报复打击的可能性很大。更何况,该武装于2月中旬就发起过一次袭击,也算是“有经验”了,再度袭击美军基地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目前外界普遍认为,发起空袭的就是这伙人。
2,可能伊朗的“敌对势力”所为。
尽管,会有人认为是伊朗发起的袭击,但要注意,美伊谈判即将开启,德黑兰是渴望美国解除制裁的,尤其是疫情肆虐、经济不景气的当下。
所以,伊朗是最没有理由、也最不愿发起袭击、使局势恶化的国家。不过,若我们反过来想,谁最不愿看到伊朗好,谁或许就有可能发动袭击。
如此来看,伊朗的“宿敌”以色列,以及一部分与德黑兰“不对付”武装组织,都有可能借此机会“栽赃”伊朗、恶化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两天,以色列还紧跟美国步伐,对叙利亚首都周边地区发起了空袭。
因此,在美国率先发起“打击伊朗支持的激进组织”的空袭后,白宫在中东的一些“小兄弟”很可能也会“跟牌”。
3,也可能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空袭发生前一天,阿萨德空军基地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提高了警戒级别。
而且,从美军基地最近2次的遇袭情况来看,几乎都没有美军身亡,遇难的都是承包商。
这样的巧合,不由让人怀疑,美国是不是又在玩“洗衣粉”的把戏?
要注意,当初“洗衣粉事件”的对象,就是伊拉克。如今,相同的地点,未必不会发生相似的一幕。
此外,鉴于最近的空袭风波,导致美伊关系再度紧张,伊朗已经宣布,将拒绝参加欧盟提出的《伊核协议》非正式会议,并称目前时机不合适。
与此同时,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法国的“戴高乐”航母以及英国的“伊丽莎白”号航母,如今都在向波斯湾集结。
要注意,在“伊核协议”谈判或将开启的情况下,美英法三国航母却要在伊朗家门口集结,至少有3个用意。
一,借机向伊朗施加军事压力,主导谈判进程的走势;
二,为谈判破裂做两手准备,简单来说,就是软的不行来硬的;
三,借着美英法航母齐聚波斯湾,进一步表明西方阵营对中东局势的重视,为接下来的“分地盘、抢利益”做准备。
事实上,正如拜登所说的“美国回来了”,自他上台后,英法德等国确实在向美国靠拢。特别是在西方国家面对缅甸局势、俄罗斯时,步调出奇得一致。
种种迹象表明,那个喜欢联合盟友一起搞事的美国,已经回来了。
不过,在美伊关系再度发酵,中东局势即将升温之际,俄罗斯的态度突然发生转变了。
首先,在美军空袭叙利亚之后,俄外交部曾直接谴责美国,普京则表示,俄武装力量有解决任何高难度任务的能力,也有准备好在世界各地、任何情况下展开行动的战士。
很显然,普京特地强调俄军作战范围之广,就是在向美国喊话。
其次,俄东部军区已出动2500多名士兵、动用400将武器装备,准备在远东地区开展实弹射击演练。
很显然,面对美欧的步步施压,俄军正保持高度戒备,并准备好迎接任何武力挑战了。
最后,美英法向中东调派航母之际,俄罗斯海军的“神盾舰”——“卡萨托诺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在开启了首次远航后,目前已经抵达了土耳其海军基地。
很显然,为了捍卫自己与盟友的利益不受损,俄方其实也做好了和美欧“面对面”的准备。
不难看出,俄罗斯对待美欧、中东局势态度,正在从一开始的“能好好说话就不动手”,向“能动手就尽量不吵吵”的方向转变。
想必普京已经意识到,“熟悉的美国”回来后,西方势必会全面挤压俄的利益空间,美军不宣而战、对叙利亚发起空袭,其实就是一种试探行为。
若俄方不做出回应,美欧势必会“蹬鼻子上脸”,进一步发动攻势。
普京非常清楚,争吵与理论再多,有时候还不如一枚炮弹来得有威慑力。
所以,为了捍卫本国利益与盟友利益不受损,俄方确实有必要露出“獠牙”,让美欧投鼠忌器。
隐约可见,中东、乃至世界局势,或许正迎来新一轮的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