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区域预防和控制不会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生猪生产复苏明显,生猪生产的防控不会推高猪肉价格,农业部和农村有关负责人就非洲生猪生产和猪瘟防治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自11月初以来,中国生猪生产的复苏十分明显,预计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将降温。据农业部监测和调度200个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全国猪肉价格连续四周下跌20%以上。12月1日猪肉价格为每公斤41.48元,比11月1日的最高水平下降10.92元,跌幅为20.84%。
农田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三号表示,在各种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在市场的推动下,养猪场扩大饲养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生猪生产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
他说:根据十月份的监测数据,有关猪只生产的重要指标均有积极的改变。第一,全国繁殖母猪环比增长0.6%,这是19个月来的首次增长,这意味着生猪的基本生产能力已经开始恢复。第二,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迅速恢复,生猪和每年有5000多个猪场的母猪的储存栏连续三个月逐月增加。三是产量恢复不断扩大,东北、西北、黄淮海地区的养猪生产恢复较快,黑龙江、陕西、河南、吉林、山东、安徽等12个省的养猪场停止下降和上升,西南和华南地区的生产能力下降也有所减缓。
从总体上看,繁殖母猪的储存栏有所反弹,生猪储存栏的下降基本达到谷底。虽然11月份的数据尚未完全收集,但根据这一趋势,11月份的生产情况应该会更好。他说,生产的持续复苏意味着未来的供应将增加。
关于影响供应的其他因素,杨振海说,今年前三季度进口增长了43.6%,第四季度进口仍在增长。在前一时期,有许多农民饲养大猪,四只大猪相当于原来的五头猪的肉产量。即使产量没有增加,客观上也会增加猪肉产量。第四季度,各地通过进口和商业库存增加了冷冻猪肉储备,储备相对充足。此外,屠宰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和批发商自6月以来库存增加,在消费旺季也将逐步增加市场投资,家禽、牛肉、羊肉等替代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市场总供应量有望好转,生猪价格不受支撑。
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治是恢复生产的关键。今年以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等6个省(区)开展了区域防治试点工作,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养猪转移方式,促进由猪转移向肉业运输的转变。
杨振海说,区域防治对于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从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角度来看,在确定疫情来源的155头家猪中,100起(占64.5%)是由活猪及其产品的转移以及有关人员和车辆传播病毒引起的。实施动物疫区管理是国际上流行防控的一种普遍做法和基本经验。特别是,大多数成功消灭了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已经实施了区域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最近,中南六省(区)防控紧急指挥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中南区生猪转移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明确表示,自今年11月30日以来,中南六省(区)已尝试通过点对点从区域外转移肥猪。
实施与生猪转移有关的措施,会否导致中南六个省(地区)的猪肉价格上升?
杨振海说,区域防治不是区域产销封锁,而是服务于动物疾病的防治。这一次,中南六省(区)防控紧急指挥部发出通知,并不意味着该地区以外的所有生猪都不得进入。第一,不对生猪、仔猪采取限制措施,可以随时将合格的种猪、仔猪转移到中南区;第二,猪肉、猪肉产品,只要检疫,就可以不受其他限制地转移到中南区;第三,到2020年11月30日,中南部地区符合点到点转让和备案条件的活猪仍可以转移到中南区。
上述措施充分考虑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政策方向,以及当前稳定生产和供应的现实,互联网上一些全面禁止的谣言与现实不符。
杨振海说,根据中南部地区的监测统计,自11月30日以来,从中南部地区转移的猪肉和生猪数量没有明显变化,猪肉价格总体稳定。综合判断,中南部地区试点实施的生猪运输措施不会成为额外的价格上涨因素。
新浪新闻官方账号更多资料!欢迎扫描左QR代码跟随新浪新闻官方微信(新浪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