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水滴筹创始人致歉“水滴筹事件”后续 | 一篇好

自“水滴筹事件”爆发以来,该平台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管理混乱“,“唯利是图”,“损害社会公益”等等一系列的负面新闻蜂拥而至。


而12月5日晚,水滴筹创始人兼CEO沈鹏在其微博发布的公开信——《水滴筹欢迎大众的监督,希望重新赢得信任》,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公关效果。大众评论的舆论风向逐渐从“怀疑和谴责”转到“支持和相信”,甚至还得到了今日头条《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的转发。


从危机公关到品牌正面价值传播,这属实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危机公关软文,让我们一起抽丝剥茧,来看看其中的内在逻辑如何。


一 阐述创业初心,奠定文章总基调

也许有业内人士会说,危机公关稿第一步,企业要有承担责任的诚意并且道歉,而实际上无原则的道歉只会让人反感且没诚意。

而该文章比较巧妙的一点,并不是一上来就道歉,而是先阐述了水滴筹创始人的经历,通过“伤病住院拖垮家庭经济”以及“同事母亲生病发动筹款”两件事情,让其生发了“用互联网科技助力大病患者脱离危难”的初心和使命。

这么一来,文章的主基调就定下来了:态度诚恳,初心向善。


二 诚恳道歉并分析原因

在奠定基调后,再根据此次事件给出道歉显得更有诚意,更能让人接受。

而在分析原因这个环节,很多机构和公司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责任推给“临时人员”或“编制外人员”。这种想撇清关系的行为会让人非常不爽,反而给人一种“出了事就甩锅”的不负责任的形象。

而水滴筹的道歉原因从基层工作人员的问题开始深化,最终归结到了企业管理的深层问题,说明企业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三 说明应对策略

1. 排查现有问题并及时公布,先解决公众关心的紧迫的问题,然后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方便大家监督。


2. 提出防止复发的策略,从企业价值观、绩效考核、服务规范、招聘选拔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提出改进方式。


四 表明责任

这个部分是整篇公关稿的核心。之所以公众对水滴筹有很多误解和怀疑,是因为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慈善公益组织,而公益组织就是应该非盈利的,如果被扣了这个帽子,那水滴筹真的是百口莫辩。

所以在表明责任之前,需要先将该平台的商业模式说清楚。借用权威机构的说法表明自己是“社会企业模式”。这是什么意思呢?直白讲就是该企业从事的业务是社会性质的,是能够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但是从本质来说它还是一家企业,而企业最终还是需要盈利的。


要让这个平台存在的价值得到认可,首先就得把公众心里预期往下调,让公众明白水滴筹不是公益组织,它也需要盈利。然后再表明,目前水滴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是靠公司融资来支持业务运营的,激发同理心,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不容易,更何况被公众误解的水滴筹,并表达出水滴筹解决普通大众患病医疗资金问题的决心。

五 总结并表明态度

就像我们写作文要有头有尾一样,公关稿也需要总结。再次针对事件本身进行道歉,并且表明“自我约束“、“严肃整顿”、“持续改进”、“携手共治”的态度,最后再次重申“坚守初心”,形成首尾呼应,完美!

声明:本文只针对公关稿件的客观分析,并无任何观点倾向,也希望水滴筹平台真的能“坚守初心”,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