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高鸣喷火冉高鸣:我曾二度上台被高晓松怒斥
今晚的奇葩说看了一半,开头被程璐的段子逗得哈哈笑,心里想着以后的奇葩说怕除了有很多辩手参与以外应该也会成为成为脱口秀演员的主场,但没过多久,我第一次在看本季奇葩说的时候被辩手的故事打动到直接落泪。
我是在ipad看奇葩说,带耳机没有看画面的听他们辩论,眼睛和手里是在手机上打游戏的。但即便这样,我在一心二用的情况下依然被冉高鸣的故事所打动落泪。这种落泪不是因为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少年经历了多少的心酸才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而是落泪于我想起他曾两次来过奇葩说。
第一季奇葩说海选的时候,马东告诉他:你太年轻,过两年再来。
而第二次登上奇葩大会的时候,都未在台上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就被被高晓松忍无可忍的打断,并且评价到:“虽然我们不评价别人的三观,但是我听了以后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你作为一个并不富有的人,你在侮辱这个阶级和他们的生活,如果你从这样平凡的生活里能发现美,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马东批评他,好像是在抱怨自己的生活。
何炅对他说:本来这些体验都是很丰富的,应该是一个正能量的事,但是在你这就变成了只争朝夕的慌乱感。似乎你对这两年特别地不满。
对此,他当时写了这样一条微博:
其实,看过那期奇葩大会的网友应该明白,当时的争议无非一是他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几个描述:他说道“廉价健身房是养鸡场”,“穷游为两男两女睡80一晚的大头床,很淫荡”,他还说,“生活不检点,跟穷困潦倒比起来,屁都不是~~。等等
但老实讲,冉高鸣当时想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对年轻人来说是很有共鸣的,因为对贫穷的不安而奋力拼搏,他急着减肥,急着保研,急着工作……,他曾一篇微博长文中这样写:
那种因为原生环境而感到的自卑的想要依靠金钱可以让自己翻身的价值观,觉得自己只有挣够钱才可以和一些同学成为朋友。也让冉高鸣在奇葩大会甚至说出“我不配”,他觉得自己得先进了《奇葩说》才能“配得上”马薇薇和肖骁这些朋友。
冉高鸣在当时用力过猛的表现出了一种“负能量”演讲,一度让网友觉得他就是像卖惨让马东留下他,然后利用奇葩说让自己更有钱。使自己的演讲在几分钟内就暴露很多的缺点,让部分人听的不舒服,看的也不舒服。
而这期奇葩说中,冉高鸣再次讲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显然就很圈粉,经过几年娱乐圈的拒绝和历练,他的身上不免还有些许讨好的卑微,也有些许像他在《大学生来了》等节目的魅力。那些为了不啃老而去朝阳公园喷火,去动物园做驯兽师,在所有人为他的表演喝彩和鼓掌的时候,不远万里来看他的母亲独自在热闹的观众群里落泪的经历让所有的倾听人频频落泪。
可能年轻联系起金钱的话题,我确实没资格去说要独立还是啃老,我从小到大都没有体验过穷的苦,但即便不缺钱,老粉应该知道我在大一第二学期就跑校门外去实习,我在当时的文章里写过我当时去逃课实习,疲惫到回学校的错过站,以及想低成本创业而每天上课都在纸上写写画画研究开网店的进货,营销模式与宣传的时候,被同学暗讽刺说:“好好一个大学生干嘛这么俗气,满脑子都是钱,还不如好好学习,期末考个好成绩。“
我一直无论在现实还是公众号,都说过我实习是为了学东西,不给工资也愿意去上班,但那是我大二悟出的道理。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还并不懂什么成长机会成本与职业经历的积累效率的,我是最初因为自己高中朋友的人生经历而被点醒突然想去赚钱。没有什么购买目的,只是不想啃老而去赚钱。
故事开始于朋友在我军训结束的时候给我邮寄了一个礼包,里面全是她所在大学城市的特产,我当时收到特别感动,赶紧自己也想着回一个礼,于是去超市买北京特产。而在逛超市的时候我发现朋友送我的特产有些价格是高的。但当时没有在意,是她收到我的礼包聊天的时候,我无意中知道朋友平时的生活费只有五百,你知道当我听见五百的时候心里有多震撼吗,因为我的生活是她的四倍,我都依然觉得每个月存不下来钱。
因为朋友是农村的,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家里经济压力有点大,她不能理所当然的去啃老,所以一年的学费靠贷款以外就靠在学校图书馆兼职赚五百元当生活费。相比同样年龄的我,还在无奈自己生活费存不了钱的时候,我立志自己不可以只是因为先天上帝给的生活条件不错就不问为什么的花钱享受。
于是我刚开始确实为了不啃老,而也找过校园奶茶店的兼职,也想申请过学校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但不是因为年龄小老板怕我大一课程多,就是家庭条件不符合学校勤工俭学的标准。所以最后才无奈之下谋生了互联网低成本创业的思路,再接着发现自己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而去术业有专攻的去实习。
本以为这样如此“辛苦”为不啃老而在最年轻最好的时光里努力赚钱的我和因为不得不的先天命运所导致的生活下努力赚钱的朋友应该算是站在这个时代同一个需要奋斗努力才能过的好的跑线。以为我们只要拼尽全力就是在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所以也应该理所当然的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的时候。我突然在后来的人生里发现自己错了。
后来的我,在实习路上越来越风生水起,得到好的平台,遇到了好的贵人。我也总是和朋友分享我的快乐,朋友也在替我真心快乐。可每次祝福朋友总会在最后加一句:希望日后站在你身边的时候也是配的上你的。再接着我毕业后回看那些我们过往的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她总是对我说:“我不信自己可以赢过世界,命运从不公平,我只能在我有限的范围尽力去成为一个普通的人。”而我总是在跟她说:我要怎么怎么赚钱,要实现什么什么想法,通过什么什么办法,坚信自己有什么什么样的未来。
我不知道她那时有没有看到我和她之间所谓的先天环境带来的性格差异以及物质差距带来的内心敏感度。我是没有,那是的我沉浸在周末可以随便买奶茶,上下班可以随意打车的物质自由里,全然忘了自己的当时的勇敢,那些叛逆,那些敢于追求的力量或许是来自于,我是不想啃老,但我大不了其实还可以啃老的潜意识底气里。
为什么在早期公众号里,我总是好像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喜欢一家公司文化就果断周一辞职,想去学东西了又去新的公司每天做1.5h的地铁去实习,想开淘宝店就想尽办法开了,想去旅行来逃避课业的压抑就去了。在现在看来。不是仗着自己莫须有看不见的所谓天赋能力和看了几本书就建立出来的对生活的勇敢和叛逆,而是研究到最后,不过是潜意识里其实我自己一直明白:大不了我失败了,我没赚到钱,那我还有父母,还有学业在为我的人生兜底。
那种不怕失败的安全感,和大不了做不成的轻松感,是让我在自己喜欢的道路走的越来越远。
这期奇葩说的辩题:是年轻过的拮据的时候要不要啃老。让我想起我常在公众号和微博收到私信:一种是我妈不给我苹果手机,可我想买,应该怎么办。去兼职,又怕骗和也没多少时间,可不兼职我没法买手机。另一种是:我想买mac口红,你说我去实习还是做日结帐兼职。
如果放在十九甚至二十岁的时候,我会毅然决然的说不要啃老。因为那时的我们还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不亲自尝到人生的艰辛和亲眼看到人间的坎坷是不会让我们感受到父母的钱有多来之不易和自己拥有的一切有多美好。
可放在现在的我去看这道辩题的时候,我会说要啃老。啃老不是代表你无所事事混吃等死,啃老是你在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看清社会物竞天择的条件下明白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必须做什么。且在完成这一切的时候你是否因为只是年龄的问题而需要一些把生活维持下去的硬性物质需求。
我一直跟冉高鸣一样,不倡导所谓的所有吃过的苦都是福的道理。我不觉得不吃苦的人生才是人类的福气。吃苦的方式有很多种,苦力,脑力。早期我对此也写过一篇《我一直对自己吃不了苦有自知之明。》的文。
年轻时的啃老并不是丢失自尊还是过的不体面的体现,啃老最关键的一点是你是为了什么在啃老。是为了这个月可以代购那条lv围巾还是为了实现你心里的动漫梦而购买着画画设备。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意面对社会的怯懦还是心里有需要时间去实现的梦想要坚守。
年轻是一个可以承载得起梦想的标签,也是一个随时被社会打败到难以翻身的阶段,我们这个阶段所有做的选择,构建的人生态度,以及日常的点滴行为会大概率在影响我们的余生的。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因为穷而选择放弃追梦,因为穷而凑活选择安稳一生。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即便穷也在像李莎旻子说的:面对否定,像一个拾荒者,小心翼翼的捡起别人口中的垃圾,想把荒凉变成光亮。
不能否认,年轻的我们都会做梦,会有一个是自己全部的梦想,而因为过的拮据,那些梦想常常会被别人不屑。与现实逆行的路上,我们常常被社会的规则,他人的言论中伤到内心千疮百孔。可即便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妥协而放弃梦想,扔掉梦想的时候,社会依然如浑水猛兽一样恶扑向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再次陷入自我怀疑,陷入噩梦循环。
邱萧桐说:而我早已看穿,年龄多大,是否结婚,都不影响生活质量,唯一影响生活质量的就是经济。只是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事情可以分散没钱的注意力,穷也就显得没那么辛苦了。年龄越来越大,越不能抵挡贫穷带来的窘迫和难堪。
所以我希望有人在来问我年轻时候过的的拮据的时候要不要啃老的时候,我会说要。因为金钱带来的底气会潜意识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但有人来问我缺钱去实习还是兼职的时候,我会说去实习。因为不要为了小钱而没有日后赚大钱的格局。
当然,写这文的时候,我是更希望我们能够像冉高鸣一样,不要害怕上一代对我们毫不掩饰想要脱颖而出的自己的偏见,在最年轻想要花钱挥霍人生的时候看见社会的阶层分化严重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而一时匆忙的只想赚钱的我们也没错。急于成名,还是拜金挥霍,是很容易成为当代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的本能反应。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不能把情绪表达成观点且去传播,也不能因为自卑而构建一个不健全的内心体系。
最后我很喜欢知乎上一个网友对冉高鸣的评价,他说:我们无从想象这样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娱乐圈里经历了多少拒绝和伤害。我希望他勇敢的说出他仍在这个圈子里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他想要表达,表达能够让他快乐;而不是他现在展现出来的,因为家境,出身,因为失败过。而“不-得-不“=挣钱。
END
谢谢你的阅读
但如果你还想看
请搜索关注
微信公众号:洛小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