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辞退7000名员工:裁员了还要送一个名号“太
前段时间,华为总裁任正非又宣布裁员7000名员工。对于一家在全球雇员超过10万人的公司来说,裁员7000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真正让员工们心寒的是下面的这段话。
任总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从而失去危机意识,在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众所周知,早在几年前华为就已经在清退34岁以上老员工。裁掉你,还要给你扣一个“太过安逸”的名号,这种分手方式是否太不体面?
01 不是你的错,你只是老了
裁员真正的原因,不言而喻,不是你的错,但,你老了……
其实,不止是是华为这样的TOP级公司有35岁的门槛,但凡高速发展的行业都一样。
前段时间,光明网、人民日报和央视等核心媒体罕见扎心表态,谈中年危机。先是光明网谈《你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成全》,接着是人民日报谈35岁现象,最后央视也坐不住了,发布《康辉给80后加油打气:中年没迟暮,你才刚上路》。
是的,我们没有迟暮,只是没有车愿意带着我们上路而已。
作为一个10年+的互联网老民工,我也曾在35岁经历过裁员。当时我所在的公司因为业务遭遇瓶颈,整个公司被并购,一夜之间,400多人,无论普通员工还是高管都加入了失业大军。
找工作的艰辛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前前后后面试了10几家公司,有的嫌我年龄太大(注意,我才35,已经被HR用了“太”哦),有的嫌我工资高,有的担心我不能加班,有的怀疑我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总之,历时半年左右,我才找到新工作,但是薪水和职务都不如以前。
还是光明网说的对“你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成全”。没人替你养老婆孩子,更没人替你抗房子车子,除了挺直腰板站起来,你还有得选吗?
可我们明明还身强力壮,才刚刚进入职场下半场,怎么会如此尴尬呢?
02 中年人的尴尬
其一,套用网上一句话:因为你比年轻人贵,比年轻人不能加班。想想中国每年有800多万大学毕业生,那可是一群嗷嗷待哺的狼啊。华为这样的狼窝,不就是给他们准备的吗?在中国这个不缺人也不缺人才的时代,中年人的确是最尴尬的群体。
有所谓的精英可能不服,要跳出来说:那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抢着要。
我就只想回他两字“呵呵”。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精英,何况领导就少数一小撮,大部分中年人都是本分干活的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没毛病。
其二,企业也有企业的尴尬。坦白说,华为并非无情。据说为了这裁掉的7000人,华为可能要补偿10亿。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比拼速度的赛道,前有苹果这样的国际高手,后有小米、OPPO、VIVO这样的本地玩家,各个虎视眈眈,华为必须时刻保持战斗力才能活下去。这也是华为为什么要把位置留给更有战斗力的年轻人。
除了华为,其他高度竞争的行业也是如此。临近年底,各大企业纷纷爆出裁员消息:易果生鲜裁员90%,马蜂窝裁员40%,瓜子二手车裁员30%,连老牌TVB也要裁员400人。企业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又如何给员工一个“家”的归属感?如果还想着像父辈一样,捧着一个铁饭碗,以为只要兢兢业业就能干到退休,怕是再也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其三,作为中年人自己来说,每天996,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锻炼身体,这样的日子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前10年已经这样过去了,下半场你继续这样的日子不厌烦吗?坦率说,厌烦。
即使我们为了生活开足马力,但是日渐衰弱的身体,还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也不允许你再把工作当成全部了。没人可以长期忍受高强度的工作,人终归是要回归平衡的生活的。
03 中年危机能化解吗?
当然能,毕竟“天无绝人之路”。我不是什么专家,也没有灵丹妙药,以下是我个人的经验给您一点参考。
首先,要再就业不难,关键是放平心态。
我在失业半年再就业后,周围几乎全是一群90后,我这个80后和他们在一起显得特别的“鹤立鸡群”。一开始也是在压力和小心翼翼中拿捏分寸。但我的工作态度诚恳,业绩优秀,逐渐的也有了自己立足的底气。只要你自己不把年龄当回事,没人伤害的了你。
另外,逃离北上广,回自己的根据地发展也未尝不是适合之选。
我曾经的同事,现在回到青岛做了公务员,房子是120平的,全款。每天5点多就能下班回家,周末轻轻松松不用加班。在北京的时候,同事骨瘦如柴,现在已经横向发展成了一只可爱的熊猫。
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抗拒回老家,觉得自己一个做研发的高科技人才,回去之后担心无用武之地,而且会有种挫败感,觉得自己是被大城市淘汰了。但是真的回到老家才发现,这才是人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看,光明就在你身后,只因你从未转身而看不到。
第二,尽早培养一项副业,多个傍身的技能。
不需要多,一个本事就够。比如我原来的一个同事,我们都被裁之后纷纷找工作,可他却直接被一家MCN机构签了约。原来,他在工作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微博,网名“XXX种太阳”,这是一个有500万+粉丝的大号。真的佩服他的个人品牌意识,那么早就懂得给自己储备副业技能。据说现在已经出了好几本书了。
包括现在做各种自媒体、抖音短视频,刚开始可能积累粉丝只是一种乐趣,但是时间久了,影响力就会变成你的财富。还用得着谁给你赏饭碗吗?
第三,掌握理财技能。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年头,让钱赚钱的效率,远高于人力。以我自己为例,早年间因为赶上帝都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倒卖了几套房产,现在已经财务自由。后来又在几年时间摸索过股票基金,把闲钱转移到股市,每年的收益虽不多,但也相当于半个劳动力。所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寒冬再冷,我有棉衣。
投资理念不是一时就能练就的,20几岁时,就算没钱,也要学习投资。这样等你有了资本后,才能驾驭得了这匹马。
以上,就是我的点滴心得。还是那句话,我不是精英,我只是普通本分的干活的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拼命努力,拿命换钱这事,不想干也干不来。
危机来了,咱们不能指望别人。咬牙坚持,终会扛过来。
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却也经历着最深的迷茫。
要始终抱持积极信念:危机即是转机,所有的苦难过后都会增强你的抵抗力。
感恩苦难,感谢自己。
——————————————
庖丁姐,互联网10年老兵,先后就职于百度、微博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现自媒体创业中。愿做职场人的半坡加油站!您的每一分点赞、评论、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