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惹不起的马云,学不会的阿里巴巴

最近笔者的朋友圈被一个截图刷屏,大致是关于裁员的表述,各大公司分别的这样的:

1、华为:放弃平庸员工

2、腾讯:结构化调整

3、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4、京东:淘汰掉因身体原因不能拼搏的员工

5、阿里马云:未来每一年都将向社会输出1000年在阿里巴巴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才

有很多评论都在“表扬”马云的遣词造句、机智过人。

当然马老师这些年的“金句”不断:

1、对于金钱的态度:“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2、对于996的表态,引起了轩然大波:“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3、关于工作态度:“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

4、关于创业的鸡汤:“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5、关于“穷”的定义:“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6、最具争议的这句,则直接“点化”了央视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我对钱没有兴趣!”

虽然马老师这些年带领阿里巴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支付宝等也极大等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马老师也因为自己的励志故事激励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这个时代因为有马云而不平凡,这个时代也庆幸有马云。

尽管马老师对于我们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笔者还是慢慢地有点厌烦如此“机智”的马云了,因为那些因为马老师而起的烦恼:

笔者有个HR朋友A某,任职某民营公司人力资源部,从入职那天起就一直被马老师“困扰”着。

A某的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老板,雄心勃勃地想把公司做上市,从公司创立第一天起就以马云为榜样,立志成为行业的翘楚。

第一,“取名事件”

A某的老板了解到阿里巴巴都是以金庸的武侠名为自己取名(如马云的风清扬、张勇的逍遥子等)后心驰神往,也让A某在公司开展了一场“更名”活动--要求所有的员工都给自己起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名字。

A某发了通知以后,收到了各部门报上来的名字,报给老板后,老板差点气的吐血--原来公司太大的90后员工,大家几乎都没有怎么看过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对于风清扬之类的武侠根本不了解,除了几个部门长起的名字稍微有点“战斗力”以外,其他的基层员工基本上都是“萌萌哒”--如叮当猫、蓝湛、蓝忘机等等......这些名字压根儿上不得台面

于是一场“取名事件”闹剧就这么结束了,员工对于那些有战斗力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反倒是蓝湛和蓝忘机在公司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二、“六个盒子事件”

阿里巴巴的六个盒子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最为成为的例子(六个盒子代表六个方面,即目标/使命、组织/架构、关系/流程、激励/奖励、帮助机制、领导/管理),阿里巴巴每一年都会进行六个盒子的评定,以此对员工与公司的匹配程度进行判定。

A某的老板在外学习到了六个盒子以后,就时刻叮嘱A某要在公司贯彻企业文化,但是A某按照阿里巴巴的做法去进行六个盒子的评估,发现不达标的都是公司的核心岗位--比如销售部的销售冠军、研发部门的研发经理......如果按照阿里巴巴所说,那么留下来的人都是能力一般的“老黄牛”。

最终“六个盒子”的学习也失败了,这一事件也成为员工讪笑的对象。

三、“演讲事件”

因为马老师平常很爱做演讲,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A某的老板也想在成为另外一个马老师,先在公司试水了演讲台,每周都给全体员工做一次讲演,从战略到企业文化,从市场到售后服务,都均有涉及。

但是只坚持了一个月,这个演讲台就停止了:因为所需要讲的内容太多了,每个部门都收到了做PPT的任务,这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停止了手头的工作,开启了演讲的进程。

但是一个月以后老板就发现大家的重心不对了,幸亏及时止损。

经过三个事件以后,老板仍不死心,要求A某继续找出阿里巴巴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可给A某出了一个大难题,到底该学习阿里巴巴什么内容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