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退出伊核协议伊朗核协议进入高危险期
1月14日,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外长在巴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伊朗遵守伊核协议(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承诺,三国根据协议第36款规定,开始诉诸争端解决机制。伊核协议当事方15天内将向伊核联合委员会申请处理此纠纷。一旦认定伊朗有违背协议举动,委员会将向联合国提出申请,恢复对伊朗的制裁。伊朗迅速做出回应称,伊只寻求“建设性和善意举措”解决核问题。如果伊核协议寿终正寝,国际防扩散进程和中东地区核安全格局均会受到巨大冲击。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倒退。
英国、德国、法国三国领导人在一起
最初,伊核问题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里讨论,2006年被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美国认为,联合国可对伊朗发号使令,有对伊朗进行制裁的依据,这足以逼伊朗在核问题上妥协。后来的事态发展并不如美国所意,但却建立起五个常任理事国、伊朗、德国和欧盟几方的谈判机制。2015年7月,有关方在联合国安理会达成一致,伊朗承诺不发展核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作为回应,联合国将逐步解除对伊朗制裁。协议于当年10月生效。
特朗普签署退出伊核协议文件
2019年5月,美国正式退出协议。伊朗的表现耐人寻味:不急于退出,而采取分步骤突破协议限制做法,与国际社会周旋。今年1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长苏莱曼尼遇刺,作为报复的一部分,伊朗宣布进入伊核协议第五阶段,大幅度增加离心机生产数量。
伊核协议基本上可分为软硬两部分。软的方面指伊朗承诺不研发核武器,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相关设施核查;硬的方面主要限定核材料和核设施。
目前,软的方面看,伊朗还在继续承诺不研发核武器。硬的方面看,伊朗已突破协议相关限制:一个是核材料。2018年5月后,伊朗开始丰度超过3.67%浓缩铀的生产,正向20%丰度的浓缩铀靠近。近日,伊朗总统鲁哈尼称,伊朗早就生产出超过300公斤低浓缩铀的限制。二是离心机。协议规定,伊朗把1.9万台离心机减少到6104台。但伊朗现在已不遵守这一限制,还向离心机注入气体,加快浓缩铀的生产。协议做出上述规定,主要是按以上指标行事,伊朗就无法生产武器级核材料,从而阻止伊朗谋求核武器的可能。
尽管走过所谓五个阶段,但伊朗还是不急于正式宣布退出协议。此举有其自身考虑:协议是多边的,即使美国退出,只要其他国家仍承认本协议,那协议就有效。伊朗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向其他国家施压,逼美国的盟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反对特朗普退出该协议。二是不让欧洲国家完全投入美国的怀抱,从而形成反伊联盟。所以伊朗只是突破协议中的相关限制,但不提退约。
达成伊核协议的六国七方
美国退出协议,把欧洲三国置于困难境地。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力劝过特朗普总统不要退约,无奈美国的去意已定,不再回头。美国退出后,欧洲三国面临美国和伊朗双重压力:作为美国的盟国,欧洲三国不得不顺应美国要求,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三国不想跟着美国毁掉协议。对于伊朗,欧洲三国同样进退两难,欧洲三国不能太软,太软等于放任伊朗随意破坏和不履行协议;也不能太硬,太硬等于把伊朗逼上死角,那就意味着协议的死亡,这正中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下怀。
这次三国外长在巴黎宣布启动争端解决机制,与特朗普政府有关。特朗普总统不久前发出警告,如果欧洲再不对伊朗采取行动,他将对欧洲输美汽车等商品增加25%关税。欧洲三国当下启动争端解决机制,目的有二:给美国一个回应,是个形象工程;二是对伊朗施加压力,让伊朗不要在破坏协议上走的太远。
一旦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程序,美国和欧洲三国不会顺利拿到恢复对伊朗制裁的决议。中国和俄罗斯在内有关方必会主持公道,不会开倒车。但面对已是千疮百孔的伊核协议,如果不加以止损,协议被有关国家彻底毁掉的时间已不太久远,所以认为协议已进入“高危险期”的说法并不耸人听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