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新四化”革命已经来了?越来越多“证据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个概念,往大了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愿景,从小的讲则是一次产业革命。这或许离终端消费者的生活还很遥远,但汽车行业的革新已初见端倪,越来越多的“证据”都向人们诠释,高中课本学过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在发生转变,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证据”。

[·汽车产业革命始于全球化·]

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极具前瞻性的揭示了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曾经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阻碍,将逐渐被“抹平”。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全球化”这个关键词。

要说全球化,汽车行业可谓典型。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一方面,21世纪以来海外车企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从2000年之前南北大众称霸,到2000年的一汽丰田、2003年的华晨宝马等等,至今全球能叫得出名字的汽车品牌乃是集团,在国内都有合资工厂。接下来,已有两个合资品牌的丰田前日刚与比亚迪达成了合资协议,主攻纯电动车,更开放、多​元的全球化仍将在中国继续。

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汽车整个制造过程中的供应链,零配件、电子系统乃至车机系统等等,都逐渐实现了全球化。国内车企中,如多家自主品牌采用了博世的ESP,如长安、广汽等车企引入了爱信的自动变速箱。海外车企里,如戴姆勒集团、特斯拉国产Model 3等,接下来将使用宁德时代出品的动力电池。

[·革命的“先锋”是电动化·]

全球化带来了汽车产业的互通有无,这也给全球范围的能源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速了降低排放的进程。关于降低排放我们此前的文章多次强调,减的是碳排放量,从2015年底全球气候大会通过、2016年4月份签署的《巴黎协定》,各国决定将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17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期间各国发布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这其中,交通运输领域正是紧随发电排放之后位居“榜眼”的存在,比传统工业还要多。

于是,能源转型成为了汽车革命的先锋,“触电”(纯电动、插电混动等)成为了汽车产品不可逆的大趋势。当最初有“单汽油机将被淘汰、柴油发动机没前途”的说法问世之时,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完全不认同这个观点,但这都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政策、法规就摆在那了。

以欧洲为例,从2020年起,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从120克/公里下降到90克/公里,超标每克将要罚款95欧元。到2030年将进一步收紧至59克/公里,这是一个单内燃机无法达到的数据。在欧洲国家中,挪威采取了燃油车重税的方式,成为了全球最发达的低碳国家。法国巴黎2024年会全面禁止汽车使用柴油、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汽油。

面对不给单内燃机“留活路”的法规,不少此前在“触电”方面不是很积极的车企,也都不得不转型了。这其中,最“打脸”当属马自达,此前马自达美国高级副总裁罗伯特·戴维斯表示:内燃机的潜能被严重低估了。马自达从来不是一个电动汽车制造商。而没过多久,去年的东京车展就发布了首款纯电动概念车MX-30。

当然了,汽车能源转型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反对派”一直在强调的发电不够清洁。而从爱迪生发明电灯至今,电能已然是千家万户必须的能源,用了那么多年、未来还会继续使用,与是否清洁的关系着实不大。况且在发电方面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核电、风电、水电的发展,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进度真比想象中的快不少。

[·决定生产“关系”的是智能化和网联化·]

要说汽车的智能化,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了。这个结论大家生活中就有着直观的例子:现阶段没有任何一款车机系统,敢说使用体验比智能手机要好,导航、娱乐等功能汽车都是追赶者,只是差距的大小而已。我们此前体验的几款比较好用的车机,要么是特斯拉的模仿苹果生态,要么直接以安卓系统为基础打造。

以上的情况也不难找到原因,智能手机本身就是终端的产品了,而车机系统只是汽车的一部分,车企打造一款产品需要平衡的部分还有很多,无法将成本和精力全都投入其中,难以实现“专”的效果。

此前对于汽车来说,智能化乃至网联化没有那么高的权重,好开、省油、舒适等等诉求才是关键,而未来可就不一样了。笼统的说,汽车电子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多,系统处理速度也需要随之水涨船高;仔细分解,技术难度足大、全球都在大力发展的自动驾驶,对于芯片的算法和算力,5G网络代表的低时延处理,云平台、大数据的辅助等等,在一款车里的权重将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面对智能化、网联化的更高权重,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跨界入局,软件定义智能的时代就要来了。所有汽车科技的基础芯片,如Mobileye的EyeQ系列、英伟达的Drive PX系列,尖端的产品与技术全部掌握在科技巨头手中;国内云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的专家,也都掌握在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手中;5G技术就更不用说了,华为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而这些方面车企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有成为分包给不同供应商的集成商的趋势。

而这种趋势,正是汽车产业中生产“关系”改变的源头。虽然全球化的大方面没有变,但未来汽车供应商的生态,将会与现在有着巨大的不同。这在1月份美国的CES展上尤为明显,我们当时评论文章的说法是:“话语权”的转变。

[·共享化将改变汽车的“属性”和销售模式·]

如果说智能化和网联化决定普通用户的购买,那么共性化则将改变人们的习惯,或者说汽车的“属性”。汽车从问世以来,衍生出了竞速、越野等汽车运动,但最主要的作用一直是交通工具。而未来伴随全球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以及老龄化的趋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共享出行势在必行,所以,汽车的工具属性最终将转向出行服务。

共享化汽车“新四化”中最远期,但重要性较高的目标,以上的论调现在确实有些言之过早,但全球发展共享化的“证据”已然不少了。如大家生活中常用的滴滴、神州出行、曹操出行等等出行服务,再如笔者在美国、欧洲等城市内都使用过的Uber,共享出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还没有达到共享话的终极目标。

共享出行继续发展对于汽车产业改变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出行方式,以国内一线城市的限行、限购政策来看,包括传统出租车在内的共享汽车,已成为了公共交通不可或缺的互补。二是共享汽车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这很好理解,叫车订单多了车辆自然也会情随事迁。

而共享汽车的数量增加,就会衍生出汽车购买的大客户,即出行服务公司,这就带来了汽车销售模式上的转变。关于未来一个车企在限购城市的共享汽车销量比私家车还多的说法,看起来并非无的放矢。

另外,车企入局共享出行的典型吉利汽车,此前将大量新车卖给旗下的曹操出行,当时引起了一波销量造假的热议,笔者当时也持这个观点。而在研究了一番汽车共享化之后我发现,感觉应该为吉利“洗白“一下:这是一个相当超前,且现阶段能够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的套路呀。

[·总结·]

回看工业革命的历史,汽车从未缺席且每次都是主角。从汽车问世初期与马车之间的新老对弈来看,当时要求一名挥舞红色旗帜或是手持提灯的人员徒步行走在汽车的前方,可以说是对贵族马车的保护,对汽车的打压,而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新事物的汽车“笑到了最后”。

如今汽车“新四化”迎来了又一次革命,最终依旧会是新取代老的结果。打破原有行业形态势必会带来“阵痛”,这一点从智能手机广泛普及,曾经的行业老大诺基亚跌落神坛就可见一斑。而汽车乃至相关企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搜狐汽车·黑客《革命》系列文章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