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懂得犯人船理论,员工干劲不会太差


e

996的热度持续发酵, 网友吵翻天, 央媒在劝架!

最近“工作996,生病ICU”的话题热度一直都是只升不降,一位程序员站出来反抗996的工作制度,引起了网友和众多程序员的深切同感。

随后网友也公布了一些996工作制度的公司,其中包括华为在内的84家公司都在黑名单上。

对于这个热门话题,各位商业大佬们都纷纷站出来做出回应,马云说“996工作制是一种福气”,刘强东说“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两位大佬的意思就是说,年轻人就是应该奋斗,这话没错,但是大家不满意的点并不是不想奋斗。

大家并不是怕奋斗,而是对于996应有的回报是什么?这才是大家真正想知道的,而不是定义于大家想不想奋斗。

对此人民日报也在深夜发文,称马云所说确实有道理,不付出怎么可能成功,但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成功到底值不值得呢?这才应该是大家深思的地方。

但是至今该话题争吵无果,仍在持续发酵,随即而来的却是更汹涌的裁员和降薪,令人深感无奈。

一边是企业经营差,一边是员工干劲不大,既然硬来996已经无效,那么就需要第三个方法。

企业经营差和员工干劲大不大之间肯定不是“996制度”。

首先企业经营回报差,是乘数效应太低,而不是投入大小的问题。

每个企业经营情况不同,但是本质不过就是一个乘数效应。每一步都是关联的,指向明确的,如果不统一,回报肯定差。

举个例子:

一场暴风雨过后,一家百货公司的玻璃刮破了。

百货公司拿出5000元修玻璃。装修公司把玻璃修好了,得到5000元,拿出4000元为公司添置了一台电脑,其余1000元存进了银行。电脑公司卖出1台电脑得到4000元,他们用3200元买了摩托车,剩下800元存进银行。摩托车老板得到3200元后,花了2500元买了时装,将640元存入银行。银行得到2440元的存款。

投入5000元,三家公司的收入是5000+4000+3200=12200元,那么这个5000元的乘数效应就是2.5。

经营企业,投入一次,就需要拉动一系列的回报,这是必须的。如果没有企业投入5000元的时候,每个人肯定都不干活,回报当然就没了。

如果每个人得了钱,如果不花钱,少花钱,延迟花钱的时候,回报自然也是很差。但是不代表可以逼着人们花钱。

其次,企业花了钱,但是活儿为什么没干好?

这就要提到犯人船理论,正确的制度才有效。

18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开发新占领的殖民地---澳大利亚。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送到此地。从英国运到澳大利亚的船运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政府支付长途运输费用。

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写的《犯人船》记载,1790-1792年,私人船主运送犯人到澳大利亚的26艘船,共计4082人,死亡高达498人。其中一名海神号的船,424个犯人中,死了158个。英国政府当时耗费了巨资给船主,每个犯人按照人头给船主支付费用。

但是高死亡率,英国政府不仅经济损失重大,而且在道义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怎么降低死亡率?

按照通常的做法,我们一般会跟船主做道德教育,寄希望船主良心发现,为囚犯创造更好的生活。

或者强行干预,强迫私人船主改进运输方法。

政府支付了运费,这的确保证了船主的福利待遇。私人承包制,这的确保证了船主的发挥空间。道德教育,奖金,小吃和乒乓球桌的激励,让船主明白运送犯人的使命感,开发一个新王国澳大利亚对国家的意义所在。强行干预,限期整改,定时约谈,通报曝光批评,让不好好干的船主得到该有的惩罚。

效果依然甚微,这和网络争吵无果的996情况是何等的相似。

英国政府最后实施了一个新制度,不再按照上船时候的囚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而是按照下船时候的实际到达澳大利亚的生存囚犯人数付费。

新制度立竿见影。

根据《犯人船》记载,1793年后,3艘在新制度下的船到达澳大利亚后,422名罪犯,只有1人死于途中。此后,英国政府对私人承包制,安全抵达付费制,囚犯健康状态奖励制进行了持续改善,运送澳大利亚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很多船主不仅给囚犯吃好喝好,还提供了医生,确保了囚犯到达人数最大化,也就保证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至少这个结果,不是,也不可能是996能确保做到的。


群体盲目性,权力真空,制度不精益导致企业经营差。

企业经营好坏,再说一遍,反正跟996关系不大。

首先是群体的盲目性。

从犯人船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船主的确是不会自行降低死亡率的。

简单说,要说员工盲目,其实企业家也是盲目的。

只要你处于某个人际圈子里,你就是处于群体中,你就是盲目的。不能说企业家的圈子就比员工的圈子好,这是无稽之谈。

勒庞指出:“理性已尽其所能,别再做更多的指望了,对于那些仍旧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另寻他法。”为了寻找“他法”,勒庞自称是二十年如一日,积累了可观的成就,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大众心理研究的成果。

《乌合之众》就是其中之一。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一旦到了集体里面,就丧失了理性,“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夸大自己的感情”,“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这些简洁而坚定的判断,让人们可以迅速拿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易学易用。

人治就是不可信的,因为盲目,因为人群自动会产生极为盲目的工作现象。

例如,因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抵制日货游行事件,愈演愈烈地发展为打砸日系车辆、日资商场,并伤及无辜群众,平时的守法公民们由于强烈的情感形成一个心理群体,这就形成了群体无意识行为。

所以没有制度不行,制度比人可靠很多。

其次是权力真空。

企业经营的权力有3个,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经营权,一个是分红权。

但是大多数员工跟哪个权力都没有关系。特别是员工最想要的分红权。目前的确是法律的真空,是由企业自行决定,而且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在公司章程中体现。

既然没有关系,996要求人们付出,这是无稽之谈。

没有恒产,当然没有恒心。

但是马云做的还是不错的,创新了合伙人制度,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创建了合伙人制度,开了小股东可以控制公司的经营的先河,本质就是“广大员工的小股东代表”控制了企业分红权。

这个制度简单理解,就是只要是合伙人是恶意的,那么企业的利润将全部用来分红,而不是分给股东。

股东怎么办呢?

其实股东的最大收益来自股票市场的股票减持套现,甚至质押等多种获取利益手段,完全可以做到各取所需而已,没有本质冲突。

马云通过合伙人制度填补了这个权力的真空,值得点赞。

不过这个是新兴事物,比如香港还不承认这个合伙人制度代表的权力。

最后是制度不精益。

什么是精益?

精益创业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模式。但其背后的“客户验证”思想在大量非IT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美剧的拍摄,往往都会先拍摄一部几十分钟的先导片,交代主要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故事背景,然后邀请几十位观众参加小规模试映会,再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决定剧情要作那些修改,是否需要调整演员,以及决定是否投拍。在每一季结束时,制作方又会根据收视率和观众意见,决策是砍掉该剧还是订购新一季内容。

这种周拍季播的模式,把所有的决策权交给观众,让制作方的投资以及失败成本降到了最低,是一种典型的精益创业方式。

回到开头争吵的996问题,我遵守了996制度,最后我得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在追求最合理的制度,而是在追求一个精益的制度,996本意是合理制度,但是不精益。在初期可以,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制度必须精益化。精益的制度需要两个条件。

1、遵循制度的人,必须是最大的收益者。

2、这个收益是分阶段得到的,而不是要等到最终结果出现。

无论什么制度,都跟每个人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犯人船理论源自是对犯人的约束,但是最终,每一个守规矩的人,都是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比如健康的囚犯,看得到赚钱的船主,澳大利亚殖民地得到开发。

员工干劲大不大和企业经营获利之间隔着“3个精益的制度”。

员工是私人船主,活儿是健康的囚犯,企业该怎么做,其实一目了然。

制度1:绩效制度必须要,但是必须精益考核。

企业经营也是有成本的,员工付出也是应该的。那么绩效的考核就要分为三类来精益地考核。

分类1:达到企业需要的关键结果,可以拿到全部薪酬。

分类2:达到企业70%的关键结果,只可以拿到70%薪酬。

分类3:达到企业40%一下的关键结果,只可以拿到40%薪酬,也可以没有薪酬。

至于怎么拿到关键结果KRs,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只靠一个Okrs制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下一个精益制度。

制度2:合伙人保护制度,员工不需要股份所有权,也不需要经营权,但是需要精益的分红权。

保护很重要,制度最大受益者,必须是遵守制度的人。如果员工遵守你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必须能够得到两个权力来精益地控制分红权。

权力1:董事提名权。

权力2:年度分红权。

什么是董事提名权?

(1)董事会的简单多数成员由合伙人提名(与股份比例无关)。

(2)经提名后的董事候选人,由股东大会过半数通过。

(3)如果合伙人提名的董事未获得股东大会选举通过,或者该被提名人离开董事会,合伙(4)人有权另外任命一人为临时董事,直至下一届股东大会召开。

(5)持股达到15%以上的情况下股东,拥有一席董事提名权。

(6)其他董事则由董事提名委员会提名。

(7)股东必须签署投票协议,同意在每年股东大会上投票赞成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

(8)为了保证合伙人这一权力的持续有效,如果要修改章程中关于合伙人提名权和相关条款,必须获得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票数95%以上通过方可。

(9)按此规则,合伙人以及管理团队只要持股达5%,则其他股东都无法修改合伙人制度。

什么是年度分红权?

(1)每年会向包括公司合伙人在内的公司管理层发放奖金,该奖金属于税前列支,不属于股东分红。

(2)就是说,如果合伙人不够善意,可将公司赚的钱都用于管理层奖金分配,则没有利润可供股东分红。

哪怕没有得到日常薪酬,但是依然可以得到年度分红。不过分红时间过长,还需要一个制度来协调。



制度3:公开奖励制度,绩效必须得到精益的及时反馈。

奖励制度要有,但是更要做好精益的及时反馈。

C•C•罗西与L•K•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

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

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

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

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

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

这说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是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大。心理学家布朗的实验表明,反馈方式不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不相同。

虽然员工的自我反馈比企业反馈更重要,但是员工有“不自我反馈”的权力,也是一种尊重。

做到及时反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云计算和AI技术的日新月异,及时反馈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也会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虽然非常困难,但是值得做。

996不过就是强行干预了员工执行,效果不会太好的。

做正确的事,这是“维”的问题。把事做正确,这是“度”的问题。做正确的事,就是做精益的事。主要是创建三个精益的制度:

制度1:绩效制度必须要,但是必须精益考核。

制度2:合伙人保护制度,员工不需要股份所有权,也不需要经营权,但是需要精益的分红权。

制度3:公开奖励制度,绩效必须得到精益的及时反馈。

三个精益制度是企业经营的良好土壤,不管怎么设计,反正跟996没有什么关系。

-END-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