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初期创业史:联想和汉卡相互成就,为柳传
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兴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托孤”的形式签署协议,率先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中英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把计算机列为应用科学,财政拨款从1985年起逐年削减20%,五年后全部取消。
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要负担1500名员工的生活,如何养活这些人,成了他日夜思考的头等大事。
“政府对我说,它把钱放在用户的口袋里了,你有本事就去拿吧。”
面对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时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曾茂朝,决定为计算所留条后路,让柳传志等人忍辱负重,跳出体制的窠臼创办联想,目的很简单,权当计算所埋伏的一支奇兵,在计算所没有出路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支奇兵的任务就是在计算所没有饭吃的时候,能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而曾茂朝抛出的诱饵是:保留计算所的职务和编制,甚至可以照领工资;提供20万元的创业基金;计算所人员完全向新公司开放。
王树和、柳传志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了创业他们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选。第一位出现在他们视野,在联想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张祖祥。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此之前已经小有名气。因为对计算机的了解,据说有不下三千名弟子。而在柳传志找上张祖祥之前,名列“两通两海”之列的信通公司的金燕静已经找上了张祖祥。1985年之前,“两通两海”是中关村最耀眼的四家企业,在它们面前,联想只能算是小字辈。两通指的是四通和信通,两海指的是京海和科海。金燕静就是信通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为了拉拢张祖祥,金燕静下足了功夫。但还是拒绝了。
张祖祥很早前就注意到了柳传志这个人,并有着不错的评价:这是个有眼光的人,能成大事;这是个正派的人,不会在你背后捅你一刀。他能团结一帮人。很显然,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印象,张祖祥才会在拒绝金燕静后答应了柳传志的邀请。
正是在张祖祥加入后,王树和和柳传志才觉得联想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本,能够正式“开张”了。
1
创立联想
联想创业团队终于坐到了一起,能够安心策划公司的未来了。虽然有了曾茂朝的大力支持,但创业初期公司的条件依然简陋。计算所能够提供给公司的只有一间传达室的小平房。创业元老们给早期的联想起了个俗得不能再俗的名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北京人李勤,能迅速融入各类人群,获得认同感,而且有着较为突出的管理才能。在加入联想前夕,曾茂朝已经准备将他提拔为第六室的主任,但李勤不为所动。他对官位不感兴趣,更为渴望一种有激情的生活。
在联想管理团队中,王树和是总经理,但不久即离开。张祖祥有能力,但性格太过沉稳。在柳传志看来,联想还需要一位敢闯敢干,能在市场上披荆斩棘的人,而李勤就是他最为看好的人选。
创业初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业务,卖过电子表、旱冰鞋,甚至摆摊贩卖过运动裤衩。
联想苦于只能依靠电子表和旱冰鞋赚点小钱,对那些手握彩电许可证的企业大为羡慕。
一次偶然的机会,联想听说江西省妇联的一位女同志手中有一批彩电,随即和对方进行了联系。那时候,骗子很多,柳传志他们当然不会毫无防范。柳传志特意提醒负责这项业务的员工,一定要看到电视后再付款。这名员工很负责任,亲自到江西跑了一趟,回来后才汇出货款。然而,彩电的确有,但当钱汇出去后,彩电却没有收到。
为柳传志提供的创业20万元资金,还没有做成什么生意,就被骗14了万。
期间,为了一笔12台微机的代理业务,被一位小伙子呵斥;为了一笔2万美元的款项,他蜷缩在8元钱一晚,爬满蟑螂的招待所里给对方写信,写着写着就泪流满面了。那时候,他患了“甲亢”的妻子——龚国兴正在友谊医院做手术。
2
进入计算机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刚刚开放,计算机这样的高端产品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科技人员荟萃的地方,无疑成为对计算机需求最大的用户。
1985年,中科院要购买一批IBM PC的消息传到了公司。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获得了确切的消息:中科院购买了300台IBM的“PC/XT”和200台“PC/AT”,总共500台计算机。这时候,500台电脑已经到达北京海关口岸,就等着开箱验收了。
在那个年代,计算机还属于稀有产品,即便在中科院,会使用计算机的人也是屈指可数。这样一来,这笔业务就不仅涉及验收,还有后续的组装、培训和维修等工作要做。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大的业务。
机会来了,柳传志的眼睛顿时亮了。李勤加入联想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向中科院申请IBM PC的验收资格。
李勤和张祖祥找到装备处处长王永乐的办公室的时候,信通公司的金燕静已经登门了。最关键的是,金燕静和王永乐是老相识,有着非常不错的关系。
李勤面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并没有知难而退。他首先请动了曾茂朝,以计算所的名义向中科院提出业务申请。随后,他又亲自登门拜访王永乐,在业务相关的各个部门和人物中斡旋,充分发挥了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特长。
在曾茂朝的帮助下,在李勤和联想的努力下,王永乐终于松了口,同意让联想接手这笔业务。这笔业务为联想带来70万元的收入,赚到了第一桶金。对联想来说,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接触了IBM和计算机。
3
引入联想式汉卡
柳传志在谈到人才时,他曾说:“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那些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自从将计算机确定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方向后,计算机代理业务就成为联想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柳传志等人还在寻找公司的品牌产品。最先进入他们视野的,就是倪光南和他手中的“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经过努力,联想将倪光南拉入阵营,一支完美的创业团队终于形成了。
倪光南同意加入联想,但也提了三个条件:第一,不做官。第二,不开会。第三,不接受采访。
“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是一种汉化技术,即汉卡。它是“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产品化的成果,是西文系统的计算机与汉字之间的桥梁,解决了计算机的汉字识别问题。当时,市场上的汉字系统已经有很多,但“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联想功能。
当年,人们能看到汉字一个一个地出现在电脑里,已经感到万分高兴,当大家看到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字系统,汉字以词的形式出现时,兴奋得无以复加。
当年,各式机器的性能和配置极其低下,很多功能都要通过插入扩展卡来实现。
比如说计算机杀毒,要插入防病毒卡;看VCD,要插入视频解压卡;而使用计算机,则要插入各种扩展卡。
汉卡是一种扩展卡,其功能是让不懂英文的人能够使用计算机,并让计算机能够识别中文。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处理汉字的解决方案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软件方案,需要占用较多的硬件资源;另一种是硬件方案,可以缓解当时硬件资源紧张的问题。联想汉卡就属于硬件方案的一种。
为了推广联想式汉卡,柳传志申报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令人意外的是,联想式汉卡在评比中仅获得二等奖。初生牛犊的郭为显然没有被困难吓倒,这位出生宣传世家的小伙子,深谙舆论之道。他首先在媒体上发动宣传攻势,希望通过舆论制造压力。随着舆论的逐渐转向,郭为又开始登门拜访评审委员。按照规则,50位评审委员中必须有10位同意重审,联想式汉卡才能获得机会。专家们经不住郭为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到联想参观。结果联想式汉卡被成功改授一等奖。
联想因为联想式汉卡而强大,联想式汉卡则因为联想的这种精神而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