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零工时代下,八层的工作将被淘汰,你的竞争

在移动与数字化双管齐下的互联网时代,公司逐渐平台化,个体开始崛起,“零工经济”腾空崛起。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美国35%以上的劳动力是零工从业者。

国内部分学者专家对“零工经济”作了一番解释。零工经济非常符合管理的理念,管理强调整合资源的思想,资源不为你所有,只为你所用。零工经济为整合资源提供更多的选择,也有效提升了资源的效率。零工经济时代,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资源组织形式,提高资源组织能力。突破企业围墙的资源组织方式成为企业融入“零工经济”时代的关键。

据必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发布《2017年零工经济下的人才管理研究》报告显示, 43%的雇佣零工的组织表示至少给企业节约20%的人力成本;72%的组织表示使用零工从业者的技能为他们提供了竞争优势。雇佣零工能加快工作速度,降低成本,使组织更具适应性和敏捷性,能更敏捷地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法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雇佣全职员工的成本最高,灵活性最低,通常全职员工的雇佣成本要比相应的兼职者高出30%-40%。因此,组织应将长期聘用制和零工聘用相结合,实现聘用方式多样化,既可降低企业人力成本,还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


相比个人来说,零工经济预示着自由、独立、灵活。零工从业者将过一种类似U盘的生活,哪里有工作就插哪里。随插随取。个人不需要依附于某个企业,价值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零工经济的兴起也伴随着风险。零工经济下雇员的工作安全难以保障,员工忠诚度低,培训和职业成长环境缺失。

由于零工合同的短期、临时性特点,双方没有没时间进行头脑风暴,理出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界面,远程虚拟的工作环境更增加了这一风险。

托马斯·华伦塔(Thomas Walenta)教授

托马斯·华伦塔(Thomas Walenta)教授,一位有着30多年零工从业经验人,谈及零工经济的潜在风险,他阐述,零工从业者在组织背景之外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基于任务,并不是价值驱动,而工作变得越来越以价值为导向、以背景为驱动,只有成为组织的一分子并且了解大局,战略一致、收益融合,相关方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施。

现今零工经济成为新常态,企业需要有一个全职员工组成的核心团队,以保证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和稳定性。

对于零工经济下的团队稳定性,由于大量的团队成员为临时雇佣关系,除协议中部分有限的职责、义务描述外,彼此间缺乏更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都很淡薄。“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于强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复杂工作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同时,零工经济也将带来法律方面的风险。布兰·赛莫里克(Brane Semolic)教授说道,零工经济注定会蓬勃发展,但这方面的制度和法律框架还待完善、新的商业标准有待开发。另外,组织与所需要资源之间缺乏长期的关联关系,因此在合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因法律本身不健全而导致的风险高发区域,比如劳动保护、保险、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

在零工经济时代下,雇佣独立合同工来代替正式员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未来零工从业者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据高德纳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人工智能将承担数据收集、跟踪、报告等传统员工的职责,到2030年,80%的工作将被淘汰。那么,零工从业者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为零工经济下的合同工,我们要注重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提升。因为我们出售的是高效、高质量推动某种成果的能力,不是每天8小时坐办公室。在零工经济时代,资源以个体为单元、以碎片化协作,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与其他资源自行组织的能力,商业论证和合同法务能力,充分理解全局计划的能力,超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融入零工经济时代。

正如布兰·赛莫里教授所坚信,在零工经济时代,个人的影响力延伸至组织之外,他们需要有同理心、了解个性、敏捷应对人际问题,不仅要关注客户和承包商的合作,还要重视这两者之间的界面问题。

在零工经济的时代,思维需要不断更新迭代,学习力至关重要,脱离传统企业对人才有计划的培养环境,个体要想融入零工经济时代,必须具备优秀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习惯。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从业者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保持连续学习状态,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满足工作的需求。要有意识主动补充自己的社交机会,向工作团队中其他专业人才以学习,向社交圈子里的同行学习。零工经济时代,淘汰你的不是雇主,不是同行,而是学习力!

在《自由工作者的国度》中写道:“为自己工作的时代已经带来。互联网时代发生的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同时,组织的寿命却越来越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比我们工作的组织存活的时间长。以前那种一辈子一份工作的情况越来越罕见了。现在的趋势是,组织更加需要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没那么需要组织了。”由此可见,在个体崛起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品牌。

零工经济时代,变的雇佣方式,不变的是价值创造;短暂的是工作任务,持久的是个人品牌。让我们与时代共振,通过一项又一项工作找出让自己价值最大化的频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