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流量远乎哉?我欲流量,斯流量至矣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就是:仁德离得很远吗?只要我们自己想要仁,仁自然也就来了!

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谈“仁”似乎显得很另类。这篇文章不谈“仁”,只谈谈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流量,或许能有些启发。

企业想要获取流量,特别是电商企业想要获取流量,其实也可以套用孔子这句名言:“流量远乎哉?我欲流量,斯流量至矣!”

很多朋友一看,觉得这是在吹牛,难道流量真的有那么容易就来了?

说实话,看过这么多企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发现流量获取还真的就有那么容易,但有个关键点,如果没参透关键点,可能会非常难。

那么,关键点在哪呢?

唯工具派

有人说,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好工具!

做网络营销,一般都离不开一些工具,一些工具在一定时期内确实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比较常见的就是各类群发工具,从邮件群发,再到论坛博客群发,以及QQ群发,旺旺群发之类的,只要哪个地方流量大,就出现群发工具的身影。

一些现在比较牛的电商平台,以前就利用过邮件群发之类的工具来做营销,但后来就不做了,因为总是发垃圾邮件确实太有损品牌形象了。

工具派对工具的利用,那是尽其能的,甚至当时的互联网三座大山之一百度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压制这些营销工具。

比如,以前的百度知道,百度贴吧,在PC时代,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是流量比较大的主,而且又比较容易受信任,因此广受做营销的喜欢。

于是就有各种工具来做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营销,结果很显然的就被做烂了,大家也不再那么容易就相信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

其实,工具的成功,与其说利用了工具,不如说是利用了一个好的时机,而并不是靠工具成功,工具运用的泛滥,最终也就导致那个机会被做烂。

所以,获取流量的关键并不在于工具。

并不是工具一用,流量就来了,现由于各平台对营销工具的打压,很多工具其实用处也不大,大部分都沦为摆设。

方法论派

有人说,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对方法!

比如,有没有做好病毒营销,或者有没有做好事件营销等等。

在方法论派的眼里,只要方法对头,一切不愁。

初一看,的确是这样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某品牌辣条,充分利用事件营销就刷了一波屏,把品牌给整火了。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某个老品牌护肤品,也利用事件营销刷了一大波屏,让这个老品牌都开始焕发新机了。

还有崇尚社交电商的,非常看好病毒营销,觉得只要把病毒营销做起来,那天下就我有了。

也的确是这样的,很多做成功了的社交电商把病毒营销做得非常好,基本上做一波下来,就成功了或者说就赚钱了。

这些操作手法把很多传统大品牌都看得目瞪口呆,一度认为社交电商就是传统品牌的救星。

因为病毒营销的快,能让传统品牌快速出货,这正是传统品牌所看重的。

不过,方法论派,显然太过于把方法万能化了。

我们要看到,虽然方法众多,也不乏成功者,但更多的企业和品牌只能望“方”兴叹!

很多企业甚至都跟着去学做了,但发现,好像根本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并没有振臂一挥,万人响应的情况出现,反而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和时光。

所以光有方法,那是不行的,很多时候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用户也不是企业想的那样,只要优惠一出,就全部投奔而来。

实际上,用户经过众多企业的教育,早已不再冲动行事。就像一个人第一次谈恋爱,那是爱得死去活来,但第二次第三次再谈恋爱,就早已看得很透彻,不再是懵懂年少。

显然流量的获取,其根本既不在于工具,也不在于方法,那究竟在于哪里呢?

我欲流量

关键点就在于:我欲流量!

换句话也就是说,你是不是真的想要流量?

就像孔子所说的,成为一个仁德的人很容易,但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想成为一个仁德之人,是假模样,还是另有所图?如果是假模样的仁德,自然不会成为一个仁德之人,仁德也不会那么快就到来。

对于流量也是这样的,很多人口口声声说快到我这来吧,但其实是看着别人口袋里的钱。

就像一些商家所说的那样,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就像看到了在行走的钞票!

对于这样的商家,想要获得流量自然比较难些,毕竟谁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钱送给别人。

那么,怎样理解这个“我欲流量”呢?

理解这句话,简单的翻译,可能还不行。不过,我们可以用马云老师当年说的一句话来诠释这个“我欲流量”。

当年,马云老师,以及两位大佬王健林,柳传志他们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当主持人问到开拓海外市场时,与另外两位大佬不同的是,马老师说,企业到海外不能说是去征战,而应当是去服务海外。

同样,我们想要做到“我欲流量”,那就要真心要想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去服务用户,才会获得更多的流量,流量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电商界有很好的三个成功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淘宝。

有人说淘宝是用免费策略获取成功的,其实淘宝就是靠服务广大用户而获胜的。

为广大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呢?

用户没有钱,那就免费开店,免费发布宝贝,用户担心交易上当,那就免费提供交易担保(支付宝)等等,一系列为用户所想的措施,最终淘宝成功了。

第二个例子:京东。

京东凭什么能成为电商界的老二,在淘宝的多年打压之下仍然茁壮成长。

凭的也是服务!

用户担心假货,那就保证正版,无假货,用户担心退换货,那就提供上门退换货的服务等等一系列的服务措施。

最终,这些让京东在淘宝的打压之下仍能成长。

第三个例子:拼多多。

有人说拼多多就是靠低价廉价,甚至免费的策略来获取流量的,其实不是的,所看到的只是表面,其核心还是靠服务才成功的。

在基本上所有电商平台高唱消费升级,而忽略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城镇用户的购物需求时,拼多多为这些用户提供了服务,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逆袭,在淘宝京东的重压之下而成为国内电商的老三。

不仅仅是以上三个例子,其实所有的成功都在展示这么一个真理:当我们真心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时,流量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