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进海底捞导盲犬被禁止进入海底捞:作为
#女子带导盲犬进海底捞两度被拒# #残疾人# #唐氏综合征#
2020年新年伊始,一则关于海底捞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爆炸式讨论。
12月23日 安徽合肥
一女子和朋友前往海底捞吃饭
朋友携带的导盲犬
被海底捞工作人员拒绝入内
女子称导盲犬属于工作犬,且带有证件
相关规定可以进出公共场合
仍被拒绝,最后无奈只能返回
1.海底捞,一家以人性化服务而闻名的餐饮企业。所以说,这个事情的发生是具有普遍性的。即使不是海底捞,导盲犬进入任何一家餐厅或者酒店可能都会被禁止。而事实上,我们也很少在公共场合看到导盲犬。
在这件事,引起讨论之后,人们开始注意到:导盲犬不是一般的宠物,它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作犬,是盲人的眼睛,就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警犬一样。它在有相关证件的情况下是可以出现在公共场所的。但是如果不是这次事件,作为我们一般普通人对于导盲犬又能知道多少。
如果从海底捞服务员的角度来说,为了维护更多的客人的利益,不允许进入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朋友的陪伴,即使不用导盲犬也可以正常用餐。但是如果你了解过盲人的生活,了解导盲犬对于盲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只宠物狗,你就会知道,他是多少希望导盲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这样他才会有安全感,导盲犬也才觉得主人是安全的。
工作中的导盲犬
2.根据相关的统计,截止到2019年,我国盲人的数量已经达到1700万,各类残疾人的数量达到了8500万。一直以来,我和我们很多的人一样,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群体,好像他们在我们的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一样。直到10年前,孩子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后来上了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个家长,才开始接触到这个群体。
在我们的现在的社会,国家给了很多对于残疾人的福利政策:比如,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补助、幼儿园的费用补助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免除学杂费、午餐费等各种费用。也成立了为数不少的康复中心。社会上很多的团体、爱心人士也会不定期的给孩子们送来衣服、书包等学习用品。
当然对于这些,作为家长是心存感激。但是我觉得,助残的长远目标不是各种经济上的补助,而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了他们才能做到让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3.我的故事
关于唐氏综合征,出生概率为八百分之一,很不幸,我们就中了这个不大的概率。可能大家知道的就只有一个被称为“天才指挥家”的舟舟。这是一种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疫病、无法治疗、先天性智障。但是唐氏宝宝非常活泼,喜欢和人交流。
孩子6岁的时候,我们去了特殊教育学校。本来是有心里准备的,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但是由于唐氏宝宝天生很乖,而且情绪正常,所以当看到学校走廊里有一个乱跑、乱叫的大孩子时,我还是带有一种吃惊和害怕的情绪。
后来我清楚了,那个孩子是自闭症,因为无法表达自己情感,有些时候会有一些比较激动的情绪,但是大部分自闭症孩子都可以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上课。
在跟他们的接触当中,我才逐渐发现,虽然有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某些行为,但是他们在和一个人熟悉了之后,也会热情的打招呼,他们不会伤害别人。
特殊教育学校
4.了解他们比物质资助更重要
当一个家庭游一个残疾儿童的时候,经济上肯定会面临着压力,但是和这个相比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理解。通过导盲犬事件,我们了解了导盲犬,也许以后在有导盲犬进入餐厅时,大家就不会觉得恐慌,慢慢的习惯了,残疾人也就敢于带着导盲犬出门,这样他们就更方便的融入社会生活。
对于自闭症类、唐氏综合征的精神、智力残疾,如果在不了解的状态下,在公交车上,你可能会想到,他会不会伤害到我。相信这也是很多的妈妈不愿意带孩子上街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原因,他们是担心车上的其他乘客会对孩子有不满。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日常,可能就会知道他们是不会伤害到别人的。虽然在我们的相关报道中经常会出现精神病患者伤人的事件。但是智力和精神发育有问题不等于精神病。
如果对于做轮椅的残疾人,在过马路时大家都能帮一把,而不是向看到稀有动物一样被指指点点,他们也喜欢到外面来晒晒太阳。
我们一直说“助残”,这种帮助不只是应该在物质上的,更应该是精神上、情感上的。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真正的理解才是接纳的基础。
希望这次导盲犬事件带给我们社会的不只是争吵,更多的是对于残疾人生活的思考。
唐氏的孩子很热情,永远带着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