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财经发布公告加油!文华财经
最近,期货圈炸开了锅,主要是文华财经事件引发的,大致经过如下:
1.本次事件起因是文华财经软件不符合证监会穿透式监管要求;(根本原因)
2.文华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三个解决方案,但是费用都由期货公司出;(信心十足)
3.某期货公司发布公告称文华财经不符合监管要求,停用文华相关产品;(开始撕逼)
4.文华回应称都是“小”期货公司不愿承担费用,大家不用在意,如果相关公司停用文华财经产品,大家可以选择与文华公司合作的期货公司;(态度强硬)
5.永安等头部期货公司发布公告称自己是“小”期货公司,事件开始发酵;(围观群众吃瓜中)
6.文华财经态度变缓,称愿协商此事,尽快给出新的整改方案,公告里把小期货公司改成小型期货公司;(发现事情不对,开始服软)
7.期货公司并不买账,大量头部期货公司发公告,如果文华软件不符合要求,将在1月17日夜盘开始下架文华财经相关产品;(吃瓜群众开始懵逼,怎么就下架了,我充的钱咋办?)
8.文华财经连夜给出新方案,配合穿透式监管要求,但是新版本没有云条件单功能;(认错态度诚恳,但效果未知)
9.但期货公司并不买账,况且软件问题确实存在,具体合不合规还要看监管中心的认定,假如不能通过监管中心的认定,期货公司也不敢使用文华软件的。更何况此次众多期货公司已经和文华财经闹翻了,他们也担心文华财经是否会秋后算账。
回顾事情的始末(当然末是怎样还不得而知),像极了妻妾集体倒戈,要抱孩子离家出走。文华财经错在两点,第一是不符合证监会监管要求;第二是面对期货公司没有拿出足够诚意和合作的态度。但仅凭以上两点就被判死刑,波及到用户,断绝与用户的关系实属不该。
文华财经为什么先前敢以强硬的态度回应期货公司?靠的还是核心的软件技术对客户的粘性。文华财经在期货圈的地位,类似于wind在金融圈的地位,一款软件被一家公司持续做了20多年,不成一哥都很难,而且在此期间,用户对于文华的依赖度更是其他软件不可比拟的,无论是资深老期货交易人,还是期货从业的专业人士,他们都是文华财经的铁粉,圈内的期友都表明了一致性的观点,众多期货交易软件中,文华财经是最顺手、功能全、界面符合客户操作、不卡顿的舒适型软件。如果说常年操作习惯会影响判断,但一个服务了二十几年,不断迭代升级,与期货行业携手共发展的软件公司,它不顺手才叫见了鬼,穿了几十年的鞋你说它不合脚?
说到底,文华财经是软件服务商,期货公司是经纪商,他们最终都是服务期货交易客户的,相互撕逼,最受伤的是用户且对相关方都没有好处。
就目前情况,对各方的态度做出如下假设:
文华财经(饰丈夫):“说来说去都是钱的问题,没想到这后宫佳丽尽然如此团结,敢倒戈我,算了,这样斗下去,我可受不了,服软服软,改掉根本合规问题才是关键。”
期货公司(饰妻妾):“我是大老婆,姐妹们都看我的态度,我得做出表率,不能让这个臭男人一直压制我们,毕竟和姐妹们属同门,竞争先放后面,拿出大姐的姿态是当下需要的”;“这可咋办,大姐她们都走了,我到底走不走......算了,跟大姐,毕竟要是这男人违规了,我也没法跟他好了”;“我还是先观望观望,这时候站队需要谨慎,站对了还好,站错了,以后丈夫怪罪起来可就麻烦了,再等等”
用户(饰子女):“你们打官司,牵扯我干嘛,我选择跟谁那是我的权利啊,为啥直接剥夺我的选择权,我们在一起都这么多年了,凭啥让我突然跟人家过”
监管机构(饰法官):“儿女情长那是你们的事,我只管你违规了没有,整改好了便罢,否则坚决要判你输”
这个时候属于大乱斗的时候,站队真的需要谨慎,但是作为用户而言,我选择站文华,我只考虑交易需求和用户体验,其他事情不是我考虑的范畴。即使文华不断推出付费机制,这都没有问题,毕竟现在是商业时代,一个愿卖一个愿买,谁都不是福利机构,付费消费,无可厚非,比起免费使用其他软件,我更愿意花这份钱去买专业的服务,毕竟交易想做好,基础需打牢;抛开这些个人因素不说,就行业而言中国期货业的发展需要文华这样的企业继续做出贡献,中国金融服务软件业和国外相比太弱小,好不容易有文华这样基本能跟得上国际技术水平的软件公司,我们应该珍惜,而不是毫不容错;再者为什么人家敢收费,为什么人家敢一对多叫板期货公司?因为人家在这上面耕耘了20多年,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回顾2018年8月“文华随身行”开始收费,有多少期货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免费交易软件,看似在叫板文华,实际呢?用户有大批量动摇么?在文华没有开始收费的时候他们去哪了?作为我,我只信专业的力量,我宁愿付费也不会选择短期之内“创造出”的新软件。所有行业都遵循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定律,有文华这样的鲶鱼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是一件绝对的好事。
作为文华的资深用户,希望文华顺利渡关,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亦需做好所有准备。处理不确定,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
加油吧,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