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不得人肉搜索3月起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不得人肉搜索3月起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01


我在朋友圈发自拍,无论美丑,都会有一众朋友评论好美、超好看、又漂亮了......


是我真的美吗?不是!是我的朋友愿意让我开心,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善意。这些善意也真的让我开心了,并且越来越自信。


但是,如果我将同样的照片给不认识我的网友评价,估计就会收到一大堆难听的批评,绿豆眼、大蒜鼻……


如果这样的批评扩大成嘲讽诋毁,甚至开始人肉,对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就成了网络暴力。


《人民日报》总结过网络暴力的三大特征:第一,以道德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第二,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第三,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其现实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最近泰国一段抵制网络暴力的短片很火,叫《用智慧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事》。一位收租大姐因为暴力收租上了热搜,并且遭遇人肉。


视频中的大姐摔了卖猪肉店主的电子秤、并把人拖出去打。网民骂她是社会垃圾、欺负贫穷百姓、唯利是图没有人性、残忍又野蛮、诅咒她不得好死。


但事实是,这位大姐在责怪卖猪肉的店主缺斤少两,并把晕倒的人拉倒空旷的地方顺气,她给付不起租金提供摊位、减免租金。这些善意的举动却被断章取义,网民不问真相就大肆谩骂。


不得人肉搜索3月起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崔雪莉去世之后,网友在其朋友宋茜的微博疯狂恶评;李佳琦直播卖货被网友曲解攻击;韩红慈善基金会倾力抗疫却被网友诋毁质疑;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作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却因为一条几千块的皮带就被骂上热搜。


02


网络暴力为什么这么肆无忌惮?


因为他们不用承担法律后果,虚拟世界不用承担人际交往负担;生活的压力需要找一个最廉价的宣泄口,对别人生活的嫉妒得不到正确疏导;盲目从众的心理加上网络舆论的暗示,催生了无中生有、恶语相向。


根据韩国网络振兴院网络伦理文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0岁以上的青少年中有48%的人曾经发过恶意回帖。


《乌合之众》里有一段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而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我们受舆论趋势的暗示,往往会不加思考,毫无理性地人云亦云,肆意嘲讽和批评某一个对象。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可是对于被网络暴力的人而言,却如坠深渊,如临地狱。网络是虚拟的,暴力的伤害确是真实的。


03


最近《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出台,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让人拍手称快。


不得人肉搜索3月起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但仅仅依靠法律规范肯定是不够的,营造充满善意的网络氛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法律可以强制,道德却靠修养。要建设和谐阳光的网络环境,我们需要这样做:


心怀善意


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泰国短片的结尾说道: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就对一个人的品格下定义,在评判一个人前先敞开心扉,社会才会多一点理解。


发表言论之前,提醒自己从善意地角度思考问题,像在朋友圈发表评论一样,评论陌生人的经历和遭遇。多多鼓励而不是批评,多多赞扬而不是贬损,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网络善意。


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原委,也不要人云亦云,至少可以保持观望、沉默。如果不爱,至少请别伤害。


换位思考


李佳琦面对网络暴力,他说“希望你在评论一个人、一件事之前,把对他说得那句话,说给自己听。或许这样,我们能少一点伤害和悲剧。”


语言暴力在日常生活中都不少见。穿着性感会被骂骚浪贱;穿着保守会被骂土肥圆;大龄未婚未孕会被说成剩女不育;就连表达善意都会被骂绿茶婊。


换位想一想,如果你是被骂的那一方,该有多难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得人肉搜索3月起明令禁止网络暴力人肉搜索:


保持理性


保持理性第一步就是不被舆论煽动、独立思考,持客观的态度、做合格的网民。


韩国曾兴起过场“善意回帖”的行动。闵丙哲认为合格的网民有3条标准:


第一,在事实明确以前不着急发表意见,始终坚持只用事实回帖;

第二,只用尊敬的态度回帖;

第三,在网络暴力面前,不要当旁观者,要积极地参与进去制止网络暴力行为。


望参照!


人脸寒冷,请彼此温暖。

人生艰苦,望互相扶持。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