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志飞怒斥徐峥毕志飞怒斥徐峥:你违约、剽窃
2020年的春节,《囧妈》很囧,徐峥很难。
从提档到春节,到不得不撤档,对于已经签了24亿票房对赌协议的徐峥来说,无疑是一场噩耗。
在预售成绩远低于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的情况下,想通过正当竞争分得24亿票房,显然不太容易。
然而没过多久,画风一转,电影《囧妈》宣布在线上免费播出,“大年初一免费看”的口号一家子让徐峥从为了票房焦头烂额,因提档备受争议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慷慨大方的良心导演,一时间名利双收。
在称赞徐导慷慨大方的同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这场让全国人民新年免费看的电影,是字节跳动花了6.3亿买的单。而徐峥的这次突如其来的“操作”,却引来了很多电影圈同行的不满。
就在今天,一个微博粉丝仅十万人的导演隔空对着徐峥的一声“口吐芬芳”的怒吼,直接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说起毕志飞,他那号称“12年磨一剑”的豆瓣低分大作——《纯洁心灵·筑梦演艺圈》和那首由他亲自为电影作曲填词的主题曲不知碾碎多少人的审美和三观。
也让人真正意识到了演艺圈的风险和艰难:那是一个丛林法则最为盛行的圈子,混的不好的就会被要求拍这种电影唱这种歌。
演艺圈,果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混的。
也因此,对于这次毕导对徐峥的一系列痛斥,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更像是一场22分考生对抄袭考到60分同学的不满。
是奶酪被动的愤怒?还是有一说一的直率?
在那条“滚出娱乐圈”的微博之下,还有着多条细数徐峥导演“黑历史”的文章。
本着不以恶意动机揣测他人,就是论事的吃瓜原则来讲,毕导说的事,大多数徐峥早就承认了,只是时过境迁,随着公关营销手段效果的衰退,我们对这些“黑历史”又有了新的看法。
首先是和电影完全无关,只为增加噱头的黑料——殴打女记者(叫狗仔也没毛病),徐峥在被女记者偷摸跟拍长达一个小时后当场发飙对着女记者脸部脚踢三次造成左眼眶出血,视力模糊。
此事属实,徐峥本人也做了公开道歉,然而道歉信结尾的那一句“遭遇不明来由的刻意跟踪和偷拍,让我心生恐惧”赢得了无数人的同情,一时间网络上浮现了一片“打得好”的叫好声。
偷拍可耻,狗仔队可恶,这都无可厚非,而这一次成功的公关却掩藏了他打人,打女人,打女人的脸的恶行,实属不该。
而毕导接下来对于“囧”系列的指控,实际上早已盖棺定论了。
最早让徐峥扬名电影圈的,就是那部家喻户晓的《人在囧途》,他和王宝强凭借着出众的演技赢得了一致的好评,作为演员的徐峥,演技毋庸置疑。这也是囧系列中,网络评价最好的一部。
注意那时的导演,还不是徐峥。而让徐峥作为导演得到广泛认可的,则是下一部《泰囧》。这部电影在创下了当时12.6亿元的票房纪录的同时,也成为徐峥导演生涯的一次重大污点。
2018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认定《泰囧》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徐峥和光线传媒被判赔偿500万,实锤了剽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真正的《人在囧途2》胎死腹中,囧系列的品牌也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徐导的囊中。
随后才有了《港囧》,以及现在的《囧妈》,“囧”字的核心标识,也在赔款道歉之后成为了徐峥的“看家招牌”。
而《囧妈》这次“线上免费”最大的受害者,可能就是那些为了上映和宣传忙和的鞍前马后的各大院线了。
有人说,这是一场传统媒体和流媒体之争的历史转折点,大可不必。一部电影的线下上映,少不了这些院线在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消耗。
对此,徐峥也表示公开致歉,然而口头道歉弥补不了经济上的损失。这和传统媒体和流媒体之争也没什么关联,只是一场关于信誉的争议。白忙活一趟的院线自然有谴责的理由,顺便再扣一点“信用分”。
有关于徐峥这一系列操作的争议,不管是“春节提档”、还是“线上免费”,都只是一场由利益出发的商业行为而已,这次决策确实在某种意义上造福了观众,徐峥在赚到了钱的同时也终止了对赌协议,但一次“消耗诚信”的行为并不值得赞赏和推广。
如果是早就说好要在线上放映,免费、付费都无可厚非。
毕志飞的电影很烂,特别烂,但是他这次说的内容也算属实。是否就该根据他导演的身份以及不叫好的电影就去揣测他的言论动机?
另外,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探讨在营销宣发如此成功之下,豆瓣评分仍是6.0(截至发文为止)的这部《囧妈》本身,到底算不算个好电影,或许更为重要。
作者:瓜太,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图片:网络
有趣有料的娱乐影视报道,欢迎关注不冷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