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陶勤|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创新守护传统
自2003年首次举办以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一直对全球多极化背景下的艺术意识形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对话,它聚焦于多极世界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一主题,并以绘画、雕塑和装置艺术的形式向世界发出39,000个声音。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的595名艺术家被选中并参加了这个北京两年一度的展览。展出了640件作品,并在主题展览之外设立了6个特别展览。它以绘画和雕塑的当代性为线索,围绕“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展开,保持独立的策展人姿态。
从全球视角展示中华文化之美,并向当代传统致敬。
本次展览的主题视觉是两位艺术家中国胡洪波和意大利安东尼作品的巧妙结合。主视觉设计中可以看到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数字8 阿拉伯,它表达了无限的意义,暗示了一个照亮艺术的小宇宙。艺术家中国和艺术家胡洪波的作品《多彩世界之生生不息》主要是一幅由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面孔组成的世界地图。陶勤说:“北京双年展不仅规模大,而且有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它的特点是它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为基础,以表现和创造的形式创造新。面对新艺术运动的波段,它备受推崇,陶勤说:“我们的优势在于绘画和雕塑。通过展示传统绘画的当代形式,一度脱离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家回归传统。”
该展览试图通过高度现代的策展理念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各种特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艺术展览。“我们尽最大努力摆脱过时和过时的感觉。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具有独特悠久历史、创造力和和谐美感的辉煌中华文明”陶勤。
本次北京双年展的几个主要主题作品借鉴了壁画创作的艺术经验,展示了宏大的构图,以人类起源、科技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表达了对世界人民共同命运的关注:丰富多彩、多元开放的态度。“虽然参展作品的数量没有威尼斯双年展那么多,但参与国家的数量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谈到《同舟共济、荣辱与共》,据透露陶勤,画家前后开始写作四次,在画室里住了120多个日日夜夜,甚至不小心从画架上掉下来,以最严谨、最纯粹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
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对话,描绘了一幅多彩的世界艺术地图。
作为一场全球性的艺术盛宴,北京双年展背后的意义是宏大而深远的,“我们不仅要引进它,还要走出去”陶勤。据说“在明年和下一年的展览计划中中,我们的巡回展览将在韩国、德国、美国和新西兰举行。”
本次北京双年展中,新西兰当代艺术专题展聚集了21位艺术家,分为四个部分。作为本次专题展的策展人,艺术空间的宗先生奥克兰介绍说:“展览内容涵盖了移民文化、欧洲文化、毛利文化等多种文化,筹备历时六个月。”为了促进两国艺术家中新之间的相互理解,并激发更具吸引力的创作,策展人组织新西兰名艺术家来中国进行艺术旅行,并与中国名艺术家举行对话,通过参观中国历史遗址和其他活动寻求创作灵感。“许多艺术家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们对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也相信,只有通过理解和热爱这个过程,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示,”馆长说。据悉,本次新西兰当代艺术专题展中的作品还将赴中国两座古城—— 成都和西安以独立巡回展览的形式在北京双年展后继续进行”长白云之乡诗歌的艺术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