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各国发展武器注重哪些方面的功能?都
二战期间苏联最响当当的武器就是T34坦克!也是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T34比较完美的平衡了:动力、火力、装甲防护三者之间的矛盾,并且制造工序流程要少于当时的德制、美制坦克,这样会缩短制造时间,降低了制造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更有利于大规模制造!T34坦克首次使用大马力柴油机,在吨/功率上高于其它型号的坦克,并且柴油机环境适应性好,易燃易爆性低于汽油机坦克。虽然T34的整体性能并不如德制坦克,但是由于产量大这样的特点在“钢铁洪流”的对抗当中淹没德国的“动物园”野兽。
1.德国—— IV号坦克,IV号坦克,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最高时速40km/h、 装 备 75mm 火 炮 。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因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1937—1945年,Ⅳ号坦克共有 10 个型号,总计生产 8000 辆,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被德军士兵称为“德意志军马”。2.英国——司登冲锋枪,司登冲锋枪,是二战时期的一代名枪,该枪整体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的简陋的不能在简陋了!不过胜在容易生产,二战中总产量高达375万支。这是一款属于MT的枪械,司登冲锋枪最大的问题就是走火,不少盟军士兵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斯登冲锋枪打伤或打死。后来军队规定拿斯登冲锋枪都要走在最前面,避免误伤战友。所以拿了司登冲锋枪就标志着转职MT。二战时期,不少英国士兵相信,只要将司登冲锋枪像手榴弹一样扔出去,绝对会有走火的枪弹击伤敌人。
3.日本——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总产量1.1万架。该战斗机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优于其他战斗机,曾经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产生所谓的“零式神话”。不过,随着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批量投入战场,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
4.苏联——T-34坦克,T-34坦克,被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400千米;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很突出的坦克。从1940~1945年的总计生产量超过40000辆。在卫国战争中,T-34坦克立下了赫赫战功。
5.美国——B-24轰炸机,B-24“解放者”是美国研制的远程轰炸,总共生产多达1.9万架,广泛使用与欧洲和太平洋战场。该型轰炸机机组成员8至10人,航程5152公里,最大升限8534米,最大起飞重量32吨。B-24参与了对汉堡、柏林、法兰克福、鲁尔等重要地区的轰炸战役。最著名一次战役的是B-24机群大规模远程空袭普罗耶什蒂油田,给纳粹的能源供应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6.中国——抗战大刀,抗战初期,由于刺刀工艺要求高,必须由兵工厂生产,其数量根本不够配备中国军队,所以大刀成了中国军队标准装备。无论是中央军、西北军、川军、桂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游击队之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些大刀中部分为祖传之物,在清末或民国由地方刀匠制造;部分由政府兵工厂制造。喜峰口大捷、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捷,伴随着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舍生忘死的战斗,抗战大刀也成了中国军队抗日精神的一种象征。
著名的PPS系列冲锋枪,是苏联结合自己的工业能力设计出来的一种连未经过严格训练的新兵都能使用的一种武器,二战初期由于苏联统帅部指挥失当,造成了大量的兵员和技术装备的损失!为了能让后续新兵可以快速投入到战场,所使用的武器必须要简单、可靠、耐用…新兵们拿着它们会上子弹、会开枪就行,不要精确瞄准,就是往对方身上“泼子弹”,一个弹鼓消灭两三敌人就是胜利!总体来说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武器装备制造力求简单可靠,便于大规模制造和大规模使用,不要求有过高的技术,苏联人认为大战期间武器装备从出厂到士兵手里最多也就十几个小时的战斗时间,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击毁或者损坏,不必用太好的材料和过于苛刻的加工要求…这种武器装备的设计思路和工艺水平也延续到了二战以后苏军的武装装备,所以AK47突击步枪虽然有各种可靠的理由,但是它被认为是“低技术”部队所使用的武器。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是最牛的武器!德国潜艇的型号很多,从Ⅱ型开始→XXⅢ型八九个型号之多,水下排水量也从300吨~1800吨,从近海潜艇到远洋潜艇都有,这些潜艇确实在二战期间德国海军处在绝对劣势的条件下,打得盟军胆战心惊!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科技水平很高在潜艇制造方面要比其它国家略强一些,二战期间一共建造了多达1100艘各种型号的潜艇,采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和分段建造船台合拢这样的快速建造方式,甚至一个船台一个月就制造了三艘潜艇这样的惊人速度!这个速度只有美国的“自由轮”和“胜利轮”的建造速度才能相比。
坦克,为了强化装甲防护能力,总重量达到了骇人的70吨!就连现在的“豹2”、M1A2都没达到这个重量。德国装甲兵在二战期间确实非常强悍,坦克的质量也最佳,这也和德国的工业产能有关,德国本质上来说是资源贫乏的国家,战时非常容易受到战略物质的封锁,所以德国变着法使用各种替代品,比如:人造黄油、人造蜂蜜、人造咖啡…这类的食品的替代品,甚至发明了“煤变油”这样的复杂工艺,可问题到了武器装备的制造就不能搞替代了,比数量又比不过美国和苏联,只好在质量是“情益求精”压倒对方,恨不得以一敌十!但树敌太多,包括人力资源在内都过于贫乏,有限的质量优势最后仍然被数量优势所吞没!
日本是比德国更缺乏资源的国家,也正是人口太多没有资源才发动侵略战争,但当时日本的最高工业产能也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在武器装备制造上出现了陆军和海军之间争夺资源的极大矛盾,海军方面认为自己将来要与“英美鬼畜”争夺制海权,战舰制造商要压过英美,就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资源才行!否则战舰水平低劣也就没法去抗衡了,而“陆军马鹿”要面对的对手都是亚洲的农业国家,这些国家没有多少工业,根本不能与日本相提并论,所以陆军装备比这些国家强一点就行。日本的军国主义头目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就把有限的资源转向了海军方面,就形成了日本战舰的制造水平和排水量与“美英”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相比较没有多少劣势,甚至战争初期还占了上风,而陆军装备则是能省则省,所以我们看见了“豆坦克”这样的玩具,可是没看到日寇在二战期间装备冲锋枪这类的速射自动武器,有资料显示日本在1937→1945年制造了22亿发各种口径的子弹,而美国从1942→1945年制造了110亿发子弹,不但自己使用还支援其它盟国…这样巨大的产能差距日本是必然战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