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荣归故里,却发现母亲正出门要饭,坚
我党一直都以清廉正直的标准要求党员,从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的宗旨就一直是为人民服务,党员们不仅没有特权,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全人民的利益。党内许多优秀的党员都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这一宗旨,他们为了中国这个大家,牺牲了自己的小家。
比如曾经有一位开国将军,回到老家发现自己的家人正准备出门要饭,这个铁血男儿当场泪奔,他自认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但却亏欠了自己的母亲许多。
1949年11月的时候,我军成功解放重庆,这意味着全国的解放任务已经完成得差不多。解放军驻军在重庆,当晚开始下雨,因为第一天还没有安排好住的地方,大部分士兵都只能站在街上淋雨。刘伯承许久没有看见34师师长尤太忠,于是便打电话询问。王近山接到电话之后肯定地说,尤太忠肯定在街上。
一开始刘伯承还有点不相信,觉得街上下着雨,尤太忠没事儿跑到街上去干什么。王近山接着为他解答疑惑,说尤太忠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只要士兵们在淋雨,他一定会陪着一起淋。刘伯承就让王去把他找来,结果出去一看,他果然和士兵们站在街上,丝毫不顾忌天上正在下雨。
尤太忠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讲义气的人,他把自己手底下的每一个兵都当做兄弟,从来没有上级下级的概念,因此他很受士兵们的敬重。尤太忠出生贫寒,小时候没有机会去上学,没念过几年书,但他有一个特长,那就是记忆力非常好。但凡是他看过的东西,很久之后还能详细地回忆出来,甚至听过的话他也能一字不差地复述。
周围人都很羡慕他,纷纷问他有什么秘诀,都想学一学。但尤太忠只是笑笑说,别人寄东西是用笔来记,自己则是用心来记。他一般都是在作战的时候展示自己绝佳的记忆力,战场上任何信息都是非常关键的,记错一点东西就可能会害死很多士兵,所以尤太忠总是分外用心,一点也不敢弄错。
对待自己的下属尤太忠总是掏心掏肺,对待上司他也同样用心。王近山曾经是他的上级,两个人关系很好。建国之后王近山因为私人问题被撤职了,还要去乡下进行劳改。在此期间,以前的部下们都对他避之不及,生怕他影响到自己的仕途,争先恐后地撇清关系。只有尤太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重,亲自去火车站迎接王近山,一点也不担心自己会受到影响。
许世友也曾经是他的上级,建国之后大部分的将军都需要做表率,去世后都要进行火葬。但许世友将军申请了土葬,之后这一请求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但当时没人敢出这个头,只有尤太忠不顾忌外界的言论,亲自从广西买到了两颗珍贵的百年楠木,运送到了南京,给许世友做棺材用。
可以说,尤太忠将军对国家对人民,还有对身边的人都是掏心掏肺问心无愧的,要说他有对不起的人,那就是自己的家人了。1959年的时候,尤太忠在工作之余便抽出时间回到老家探望自己的母亲。当时中国局势不太稳定,老百姓们的生活都十分艰难,很多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
尤太忠家里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他回家的时候正好遇上大哥要带着一家人出门,于是问他们去干什么。大哥一见到他十分激动,说他要是还不回来的话,他们一家人都要出去要饭了。尤太忠的母亲也在其中,饿得面黄肌瘦,看到这一幕之后,尤太忠这个在战场上面不改色的铁血男儿,当场泪奔。
他回家的时候带了不少食物,赶紧拿出来给大家分了,还把身上所有钱都拿出来,一部分给家人,其他的分给了亲戚。知道尤太忠这个开国将军回老家之后,县长立刻派人去请他,让他来做客。他正好想找相关部门反映一下乡亲们艰难的境况,便独自去县城了,结果他一去到约好的地方,发现在座的那些官员们个个都肥头大耳,宴席上的菜十分丰盛,尤太忠总算知道百姓们的艰难不是因为天灾而是人祸,于是他也懒得浪费口舌,直接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