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诟病的东北军,装备精良,为何不敢像苏军
"东北军"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唯一陆、海、空编制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军队。然而"东北军"又是中国最饱受争议的一支军队,假如当年没有拱手把东三省送给日本人,假如当年能够像苏军在诺门坎那样,把挑衅的日军打回去,因为"东北军"有这样的实力。
装备最精良的军队,总兵力高达40万。
"东北军"的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被称为奉军。 1928年底,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接管了奉军,后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
东北易帜之后,东北军编有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至"九一八"前夕,东北军拥有的正规军高达40万人(保守估计),而且还是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军队。
中国唯一一支陆、海、空编制齐全的军队。
经过张作霖的苦心经营,至张学良接手东北军时,为当时中国陆、海、空编制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其中陆军的装备为:
步枪的型号为六五、七九式步枪。
冲锋枪为伯格曼MP18式冲锋枪。
轻机枪为辽造17式、捷克式、伯尔格罗式轻机枪。
重机枪为是马克沁、勃朗宁三十节式、仿日三八式重机枪。
炮兵的80毫米迫击炮,100毫米、150毫米榴弹炮,37毫米平射炮, 75毫米野战炮应有尽有。另外还拥有36辆"雷诺"FT-17型坦克,因此,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最强、军种最全,装备最好的陆军。
东北军海军:自北洋水师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
东北海军在全盛时期,拥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27艘战舰,其中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当时全国的军舰只有42000吨位,东北就有32200余吨,占了76.7%,全国海军约有54OO人,东北海军官兵有3300人,东北就占61%"。
也正是因为东北海军的绝对优势,才使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军阀混战之中屡屡获胜。
东北军空军:5个航空兵队、300架飞机。
东北军拥有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空军,并且东北兵工厂能够自己制造飞机。东北军自己制造的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机型为双翼型,装备有两挺刘易斯航空机枪。
轻型轰炸机称“辽FHI式”,可载4枚50千克的航空炸弹,中型轰炸机称"辽H1式",每架轰炸机有2名飞行员,2挺机枪,可载4枚100千克的航空炸弹,为东北自制飞机技术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飞机。
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空军得到了张学良的命令"空军官兵不得擅自行动"。
当100余名日本士兵冲进尔塔机场时,如入无人之境,未遇一兵一卒的抵抗,就连冲进机场的日军对此都是疑惑不解。
至此,东北空军的262余架飞机落入了敌军之手, 其中包括有英国的维梅型轰炸机,法国的布莱盖型、波太型、高德隆型轰炸机,德国的容克型侦察轰炸机,日本甲式战斗机和八八式侦察机,还有刚刚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进口,尚未启封安装的40架崭新飞机。
东北军拥有数量最庞大、种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之军工企业。
张作霖在主政东北期间,先后创办了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粮秣厂、奉天被服厂、东北航空工厂、奉天迫击炮厂等一系列军工企业。以东三省兵工厂为例,该兵工厂的各种机械设备在万台以上,日产子弹40万发,每天所生产的武器足可装备一个营。
兵工厂所属的炮厂、炮弹厂、铸造厂,更是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对于钢材纵断、切削、车光旋堂、装配零件等操作过程,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之对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完胜日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东北军在沈阳北大营的兵力为8000人,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为3000人。奉天省内的东北军为6-9万人,日本关东军1万人(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兵力10500人,系日本陆军第2师团)。
同时,直隶、热河、山海关一带的25万东北军主力,随时可迅速驰援,如果东北军发起猛烈的反击,日军的侵略行动几乎是不可能得逞。
日本资源匮乏,他们无法打大规模战争。
通过东北军与日军实力的对比,东北军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亦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例如在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就没有飞机参战。
由于日本的资源匮乏,当时他们还打不起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当时日本国内也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即使是在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内阁还在极力避免战争的扩大。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东北军自己就先跑了。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事发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接到了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就这样,沈阳北大营的8000名东北军,被只有300人的日本关东军击败了。日军在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沈阳之后,又轻而易举的侵占了东三省,张作霖毕生的心血,一夜之间全部落入了日本人之手,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也创下了军人最大的耻辱。
假如当年能够像苏军在诺门坎那样,把挑衅的日军打回去,毕竟东北军有这样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