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盛世,“海内安宁,家给自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最终胜利,同年,在一众将领大臣的再三请求之下,刘邦山东曹县登基称帝,是为汉高帝。称帝之后,刘邦一心稳固皇权,一步一步诛杀异姓王,公元前201年刘邦怀疑韩王信和匈奴勾结,亲率32万大军前往征战,后来因为急功冒进,被匈奴团团围在白登山,这便是汉朝初期的白登之围事件。后来英布反叛,刘邦亲自带兵才将其平定。
在刘邦逝世前夕,也就是公元前195年,刘邦还和众人杀白马为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马之盟。为了加强皇权,刘邦可谓是煞费苦心。只是刘邦恐怕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没多久,吕后就独揽大权,汉朝大权基本上都到了吕后的手里。
从公元前195年汉惠帝刘盈即位,一直到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朝中大权基本上都在吕后手里,也是汉朝初期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不过虽然吕后有时候心狠手辣,但是好在基本遵循了刘邦所定下的国策,与民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尽量减少和匈奴的战争,甚至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忍气吞声,所以在这段时间中虽然有些动荡,但是也算是对汉朝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些向上的作用。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去世,太尉周勃立刻联合丞相陈平等人联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经过众人的商议之后,决定从代地迎回代王刘恒,请刘恒登基为帝,由此开始了文景之治的时代。
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在我个人看来,这也算是中国有史以来,或者说成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一直到公元前180年之后,四十余年的时间,才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盛世。
有人说文景之治的时期太窝囊了,对匈奴只敢采取和亲的政策,还是汉武帝时期比较好,直接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汉武帝时期才是真正的盛世。还有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的时候,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西镇戎狄,东定中原,这才是盛世。但是我认为真正的盛世,并不是显示一个国家的文治武功多么优秀,多么强大,只有所有的百姓或者大部分百姓能够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是真正的盛世。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少之又少,无论是康乾盛世,开元之治,社会确实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论起底层大部分人民的生活富足程度和幸福程度,恐怕是比不上文景之治的。文景之治的时期,基本上算是真正做到了安居乐业。
在刘邦刚刚称帝的时候汉朝是什么样的呢?全国上下伤痕累累,一片破败的景象。秦朝时候全国人口两千余万,到了汉朝初年仅有六百五十万。当时有个比较大的城市名为曲逆,在之前有三万户人家,到了汉初仅剩下五千户,就这样刘邦见了之后还说:好壮观的一座城市,我走遍天下,也只有洛阳能够与之相比了。
而且在那个时候刘邦身为堂堂天子,竟然找不到四匹相同毛色的马匹来拉车。众多的朝中大臣,都有许多出行的时候乘坐的是牛车。就连王公贵族都如此,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在但是由于贫穷,还发生了人吃人的野蛮事件。
刘邦称帝是公元前202年,而汉文帝刘恒即位是在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即位之后的汉朝人民生活,其实已经一步一步开始逐渐变好起来了。一直到汉景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朝人民的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
看一个盛世看王公贵族是代表不了什么的,一定要看普通人。汉朝初期的普通市民什么样呢?有的吃就念佛了,还想吃饱,想都别想。而汉景帝时期的普通市民是什么样呢?攀比吃什么已经过时了,这时候的人民已经上升到攀比坐骑了,有很多人上街出行都是骑马的,而且还要骑好马,如果你骑了一匹又瘦又小的马,还会被人看不起,这就是当时的生活水平。
大概就类似于现在的人们出行开小汽车,得开宝马这一级别的才勉强够上档次,如果要是开个入门级别的,没准自己就觉得有损盛世的威名了。除了生活富足之外,各种法律条例都宽松了许多,在汉朝初期的律条其实就比秦法宽松太多了,但是文景之治的时期更加宽松,生活富足,法律宽松,犯法的人还少,由此可见生活在那个时期的人民,幸福指数一定是很高的。
在后世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中,对文景之治有这样一个评价:海内安宁,家给自足,后世鲜能及之。这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后世所出现的盛世,描绘的词语华丽无比,歌颂之词无数,但是很少有能够做到这句普通的话所描述的景象:国家稳定平安,家家户户安居乐业,自给自足。这句朴素无华的描述,大概是对文景之治最好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