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德国为什么一直在帮助中国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帮助中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有一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众多。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当时倒向德国,德国就会支援我们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与工业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那么中国与德国肯定会成为像苏联一样甚至比苏联更强的超级大国,这正是德国所想看到的。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也是深层原因:当时,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北方接近苏联和英国殖民地。如果德国能占领这个地方,德国在战争中就会有更大的优势,就可以两面攻击苏联。
1911年至1941年,中德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具有重要意义。中德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两国联盟的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也促成了中国工业建设和军备的快速现代化,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前。
这一时期,中华民国一直在军阀割据和列强包围的环境中挣扎求生。1928年,国民党完成了北伐。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乱中的中国,但为时已晚。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开战的鹰派在日本政治舞台上崛起。
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能力,而德国则需要稳定的矿物供应。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中德两国的这种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虽然从1933年纳粹执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的蜜月期不到四年,而真正的工业改革直到1936年才开始,中德合作仍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