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蒋介石有多牛?曾在课堂上怒斥日本教官,
文/傅华轩
光绪三十三年,公历1907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又招收了一批新生。这一天,新招收的炮兵科的学生,正在教室上课。
当天的课程,是军医课,授课者,是一名日本教官。此人一向态度傲慢,骄横至极。学生们对他很讨厌,真是又恨又怕。
也难怪,1895年,甲午一战,中国海军连同号称亚洲第一的舰队,全军覆没,惨败于日本。10年以后,号称欧亚大国的俄罗斯,为与日本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了一仗,败在了日本手下。蕞尔小国日本,俨然成了世界强国,亚洲霸主,咄咄逼人,巴不得找到点碴儿,挑起些事端,以逞其用兵掠土的野心。
“看到了,这,是一块泥土。”日本军医教官手里拿着一块泥土,开始授课,“这块脏兮兮的泥土,就好像是你们支那;这块泥土中,有四亿个浑浑噩噩的微生虫,正如你们支那的四亿人口。”
教官的话一出口,学生们都惊呆了,这是课堂啊,怎么把我国说成脏兮兮?把国民污为微生虫?
就在此时,突然,有名学生从前排的座位上“噌”地站起身,一个箭步冲上讲台,拿过那块泥土,“嚓嚓”几声,掰成八块,拿着其中的一块,对着那位骄横无耻的日本教官,义愤填膺地质问:“日本有五千万人口,是否也像五千万寄生虫依附在这八分之一的泥土中呢?”
“好!问得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日本教官目瞪口呆,面红耳赤,缓过神来后,恼羞成怒地指着那位冲上讲台的学生说:“你,你,你为什么没有辫子?定然是革命党!”
这个没有辫子的年轻人,就是蒋介石。前几年他在日本期间剪了辫子,到军校后,那些满族学生对他怒目相待,视同敌寇。蒋介石心里明白,现在是满人的天下,剪掉辫子是大逆不道,他平时不得不分外小心。想不到,今天被这个日本教官给点出来了。他灵机一动,继续质问日本教官说:“只问你譬喻对不对,莫要涉及这题外事。”
日本教官无言以对,立即报告军校总办赵理泰,要求对蒋介石予以严惩。
蒋介石这才从愤怒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
蒋介石心里最清楚不过,进入保定军校,是他实现命运转折的关键一步。况且得来这次机会,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去年冬,蒋介石按照一位弟兄的指引,从日本回国。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备考保定军校上了。他异常看重这次难得的机遇,废寝忘食,志在必得。
蒋介石全力以赴备考,亲朋好友则在四处打探着军校招生的有关消息。越打探越感到希望渺茫,保定军校在浙江省招生名额为60名,而其中的46名,都是由官府依照门第高低和官阶等级保送和递升的,真正在民间通过竞争招生的人数,仅为14人;而报考的人数则超过了1000人,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天遂人愿,蒋介石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榜上有名。
这是20岁的蒋介石迈出的改变命运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难道,刚刚迈出第一步,就要跌倒吗?因为,蒋介石非常清楚校规:凡反对教官者,轻则除名回籍,重则治罪。
但是,面对那个傲慢无礼的日本教官侮辱国格、人格的厥词,岂能任其羞辱,置若罔闻?
果然,炮兵科新生蒋介石在课堂上义正词严反击日本军医教官的事,当即就在学校传开了。蒋介石,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浙江人,一夜之间,成了保定军校的名人。校内各科各届的学生,纷纷慕名主动接近他,希望与之结为朋友。
不过,学生是学生,学校当局会怎么看?谁也不知道,当下的中国官场,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当局,无不畏日如虎、谈日色变。
真是万幸,总办赵理泰不是一个势利小人,有些民族大义,知道此事错在日本教官,不在这位叫蒋志清(蒋介石)的学生。但是,谁都知道,惹了日本人,闹不好是会出大事的。所以还必须要照顾那个日本教官的脸面,给个台阶下。于是,便将蒋介石狠狠训斥一顿,然后不了了之。
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总算平息了。
但是,真正的考验,应该是在风波平息之后。
不久,蒋介石就遇到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年冬,朝廷陆军部决定从全国陆军速成学堂日文班的学生中,选拔一批人赴日留学。
看到这个告示,蒋介石激动不已,跃跃欲试。日本的军校,在世界上还是响当当的。
说到底,保定军校只是跳板,蒋介石是要通过这个跳板达到去日本学军事的目的,而且越快越好。日本的军事学校。
可是,陆军部的告示说得很明白,此次赴日留学的人,是从日文班的学生中考选;而蒋介石,是炮兵科,不是日文班的学员,他,没有报考资格。
蒋介石不甘心,他想争取到这次机会。
不争取,就没有希望;争取,就有一丝希望。没有希望和有一丝希望相较,应该选择后者。
于是,蒋介石精心撰写了一份申请报告,说陆军部规定此次考选留学生的对象是日文班学生,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是基于日文班学生懂日文吗?而本人虽然不是日文班的,可是不久前去过日本,已经学会日文,就事实而言,就相当于符合资格了。因此,请求学校准许本人参加选拔考试。
申请递出去之后,蒋介石心里忐忑不安。
毕竟,他很清楚,自己明明不符合条件,虽然申请书里,来了个逻辑推理法,证明自己事实上具备了条件,恐怕学校当局未必听得进去。人家按照条文办,谁也说不出什么。而破例,多少还会承担风险。何必为了一个素不相干的年轻人承担风险呢?况且,这个年轻人,不久前还惹了一场风波。
蒋介石越想越觉得希望渺茫。
看来,此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将与自己失之交臂了。
明知道希望渺茫,却还是焦急地等待。越是觉得希望渺茫,越看重这一丝希望。好几天里,蒋介石食不甘味,寝不安神。
眼看考试的日期已经到了,那些接到通知的学生,都忙忙碌碌地备考,蒋介石始终没有等到任何消息。第二天,就是考试的日子了,直到熄灯,还是没有消息。断念的蒋介石反而沉沉睡去了。
这时,突然有人提灯传信,通知蒋介石,经研究,决定允许他参加此次留日学生选拔考试。
蒋介石大喜过望。
【灼见】正版 蒋介石传 一生戎马传奇 不可错过的历史人物传记书 ¥35 购买机会终于争取到了,但是也仅仅是机会而已。愿望能不能真正实现,还要成绩说了算。
考试结果很快出来了:蒋介石顺利过关。
不能不承认,从古至今,考试,是中国底层的年轻人打开改变命运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切都尘埃落定,蒋介石才知道,正是自己义无反顾冲上讲台反击日本教官的举动,令赵总办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蒋介石的申请,学校里反复权衡后,为了不引发事端,等到临近考试的最后一刻,才通知蒋介石,破例给了他这样一次机会。
谋事在人,此言不虚啊!蒋介石感慨万千。
假如自己因知道不符合条件而不去主动争取;即使争取了,假如当时自己没有挺身而出台反击日本教官,校长或许不会破例;即使破例了,假如自己的本事不够,考试不合格……每一个假如,都是一道关口,一个关口没有过去,出人头地的梦想就可能破灭。
人生固然充满变数,可是,归根到底,事在人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应该放弃努力,就要主动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