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几十年来,《肖申克的救赎》都被视为经典之作,它讲述的是坚毅、救赎和希望。

男主角安迪·杜佛伦当然是最受瞩目的,他含冤入狱,从来没有放弃希望,终于在二十年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而布鲁克斯是与安迪完全不同的人,他在获得假释、重获自由之后,却开枪自杀了,为什么?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即使没有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人们也对他长达二十年的、不动声色地挖地道的越狱方式有所耳闻。

安迪是个银行家,他被指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和与他妻子偷情的高尔夫教练,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进入了肖申克监狱。他在监狱里遭受过暴力、经历过有望洗清罪名而又被典狱长破坏的大起大落,但从未放弃过希望。

而与他不同的是布鲁克斯。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呆了50年,终于获得假释,而在获得自由后不久,他就自杀了。肖申克监狱里的狱友们对此都不理解,自由不好吗,为什么布鲁克斯要自杀呢?

瑞德道出了其中缘由,他被体制化了,当他习惯了体制内的一切,他就离不开肖申克监狱了。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体制化,是日复一日的习惯化

从某个角度来说 ,监狱作为一个封闭环境,确实是一个更容易将人“体制化”的怪地方。

瑞德和布鲁克斯一样,在少年的时候就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在监狱中生活了几十年,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的生活。

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记恨它,然后你习惯它,更久以后,你离不开它。”

或许每个进入监狱的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痛恨那四面束缚自己、剥夺自由的高墙

但随着时间过去,大部分人都习惯了在高墙在内生活:吃饭、睡觉、活动都有时间规定,每一天、每一时该做什么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就连上厕所都要打报告,一切都必须按照制度执行,日复一日,没有例外,如有违反,就会招来狱警的暴打。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虽然监狱的功能本来就是对人的改造,但这一切在肖申克监狱被无限制地滥用了。

就像狱警长霍德林所说的:“让你吃你就吃,让你拉你就拉,让你放屁你就放屁。”这样严苛的环境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以在监狱里生活了40年的瑞德为例,他在假释之后,依旧保留着每次上厕所前都要报告的习惯,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一滴都尿不出来”。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心理学中认为,习惯化是指连续或多次重复出现的同一刺激,会使生物对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发生衰减,大多数细胞有机体都会表现出的普遍现象,是我们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日复一日执行严苛的制度,习惯化让人成为了一个“逆来顺受”的适应者。适应,可能没什么不好的,适应让人生存,让人获得安全感,甚至让人能够在这个环境内“飞黄腾达”,但它会让人失去离开的能力。

就像布鲁克斯,他与意志坚定的男主角安迪不同,他的表现更贴近普通人:

他没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在肖申克监狱中呆了50年,他早已适应了自己在监狱中的生活方式、身份和地位,接受了监狱里的一切体制。

所以当他得知自己的假释申请被通过后,他威胁了他的朋友,他想“犯错”,想找到理由留在监狱里。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体制化,是切断与社会的联系

体制化的另外一个关键点,是让人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都建立在“体制内”。

即使再不愿意,被批准假释的布鲁克斯还是出狱了。

50年,肖申克监狱里仿佛时间停止一般毫无变化,而在监狱外、在社会上呢?

布鲁克斯说:“我进监狱的时候,街上只有一辆汽车,而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

在肖申克监狱的50年里,布鲁克斯无需为生计犯愁;出狱后,他需要赚钱来养活自己。

在监狱里,他是图书管理员,受人尊敬;出狱后,他被安排在杂货店里打包商品,这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项颇为繁重的工作。

在监狱里,他“念过书”、有朋友、有地位;出狱后,“他就成了废人,是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布鲁克斯的朋友在肖申克监狱、地位在肖申克监狱,他和这世界的联系都在肖申克监狱

失去了一切社会关系,在社会上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等一切社会情感联系的布鲁克斯——如同瑞德所说的——是井底之蛙。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瑞德同样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布鲁克斯一样,也被体制化了。他说自己在监狱中可以有求必应、如鱼得水、受人尊敬,而一旦离开了这里,即使他知道“电话簿里什么都有”,但他连“怎么查都不知道”。

他的身份地位、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离开这里,他将一无所有。

像布鲁克斯和瑞德这样将所有的联系都建立在肖申克监狱内的人,是很难离开体制的。

面对完全陌生的世界、面对生活突如其来的变化,布鲁克斯难以适应、痛不欲生。对于布鲁克斯来说,人生最容易适应环境变化的年轻时光,都用来适应肖申克监狱了,在他出狱后,他难以适应社会、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也没有人来帮助,甚至是“逼迫”他适应了。

瑞德在入狱40年后被假释,他同样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他说:“我一心想违反假释,这可能会令我重返肖申克,活在恐惧中真是糟糕,布鲁克斯体会过,他看透了,我只想回到有意义的地方,不必整天担惊受怕。”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从心理学上说,当人适应了体制内身份地位,当人所有的联系都建立在体制内的时候,脱离体制就成了我们不想做的行为。我们做出自己不想做的行为,被称之为“反态度行为”。

在我们被要求做出反态度行为时,我们的内心是有抵触的,这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不开心、不舒服。

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行为。

基于对于挚友安迪的承诺,瑞德没有选择重返肖申克监狱或者自杀,而是选择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安迪的邀请,前往墨西哥重新适应自己的人生。

布鲁克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孤身一人,带着巨大的不安全感和绝望,走上了绝路。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体制化,是丧失了希望的认命

瑞德说:“在这里认命是最好的。”

瑞德是被体制化的人,瑞德失去了希望。在前几次假释申请的时候,瑞德还会公事公办地说“我改过自新了”,但40年后,他说:“我不在乎。”

失去希望,同样是“体制化”的关键点。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呆了将近20年,但他没有被体制化,是为什么?他一直都怀有希望。

安迪是个银行家,他在金融、税务、雕刻、地质等领域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有能力、有耐心为自己策划一次滴水不漏的、可以实现的越狱计划,他知道自己可以重获自由,所以他从未失去希望。

而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么坚强的意志或者强大的能力,平庸的普通人,终归会在日复一日的相同生活中,丧失希望、学会认命。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认命,可以令人更好地适应体制,同样会让人离不开体制,被体制同化地更深

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内做了几十年的图书管理员,他觉得这是一项十分简单的工作:把借书人的名字记下来、去牢房里发书、再把书收回来。

而同样的工作到了安迪手上的时候,他执着地为监狱申请图书经费,建立了图书室,教导狱友知识、帮他们获得文凭。

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反抗体制、反抗被体制化。

为什么安迪能坚持反抗体制化?

因为他从未失去希望,他知道希望是这世界上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是美好的东西,是从来都不会死的。

安迪心怀希望,成功越狱,带着典狱长的黑钱开始了新的人生。

布鲁克斯早已在50年的牢狱生活中,失去了希望

因此,他不反抗地接受了被体制化;

因此,他在出狱后无法适应体制外的生活,绝望自杀。

瑞德,在安迪的鼓励下,找回了希望。因此,尽管他同样生活在脱离体制的惶恐的中,还是在墨西哥开始了新的生活。

被体制化的布鲁克斯——解读《肖申克监狱》的

总结:

体制化不仅仅存在于牢狱中,随着现代生活的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整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一样会被体制化,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肖申克监狱”中。

但无论如何,提高能力、心怀希望,就会让我们拥有反抗的力量,走出舒适区,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枕猫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