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是瑞典在上世纪60年代着手研发的武器,作为早期的大口径自行火炮,瑞典设计师在该炮身上使用了诸多的新技术,多项指标放在今天也是世界领先。

超前的设计思路

在5、60年代,当时世界主流的支援榴弹炮以105毫米口径为主,例如美军在70年代的越战中仍然大量使用105榴弹炮。不过早在二战时期,150毫米左右级别的重炮就已经表现出很强的战场适应性,并且陆续出现了“野蜂”自行火炮、SU-152自行火炮等。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不过这些自行火炮仅仅是解决了火炮的机动问题,属于早期的型号,真正未来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应该是一个武器系统,是和坦克一样的独立武器系统。

考虑到未来机械化作战的新环境,以及反火炮技术的进步,新的自行火炮应该着重强调爆发能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输出更多弹药,然后撤离阵地。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野蜂自行火炮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用S坦克改进而来,保留了双动力结构,有一台英国的K60多燃料发动机,和一台美国的“波音”502/10MA燃气轮机,配合液力变矩变速器,驾驶员操作起来很轻松,只有2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履带结构有6对负重轮,主动轮在前,无拖带轮。

火炮采用一门50倍径155毫米榴弹炮,炮塔布置在车体后部,虽说是全封闭炮塔,但更像是开裂式炮塔。为了提高射速,火炮供弹方式采用罕见的弹夹供弹,一个弹匣分为上下两排,每排7发炮弹。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使用的超大弹夹

炮弹只有榴弹一种,单发重87千克,火炮方向射界左右各15°,高低射界-3°~+30°,最大射程25.6千米。尽管有弹夹,但是首发射击需要人工装填,其次再消耗弹夹内的炮弹,如此一来,火炮能够在45秒的时间里完成15发炮弹的射击,射击完毕后用车载的小型吊臂从弹药供给车上吊装新的弹匣,这个过程只需要大约2分钟。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班德卡农的防护能力比较简单,只有10~15毫米钢装甲保护,可以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伤害,车内还有三防装置。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作为一款上世纪60年代的自行火炮,班德卡农在设计上确实有许多独到之处,最大的亮点就是弹夹供弹的火炮,如此“超燃”的射速,即便是今天也没有那款155毫米榴弹炮做到了。除了火炮射速之外,班德卡农就没什么亮点了。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原本双动力的底盘结构,用在同样不拘一格的S坦克身上,获得了比较好的机动性,但是在班德卡农身上就不太靠谱了,因为整体重量上升到了53吨,机动性降低到勉强够用的28千米每小时。

它的火炮原本是亮点,但是又被糟糕的射击角度给坑了,而且弹种单一。这也是弹夹带来的缺陷,一旦装好了炮弹进入发射模式,就不能暂停更换弹种,只能打完再说,因此该炮干脆放弃了其他类型的弹种。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总的来说,班德卡农自行火炮并非一无是处,它的失败是因为过于超前的设计思想,与不达标的科学技术之间的问题,设想中增加火炮自动化程度,其结果造成在其他性能上不断妥协,例如复杂的自动装弹机,就给车体体重贡献不少,也是射角狭窄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班德卡农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技术尝试,为后续装备的研发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则被博福斯公司直接运用在了新一代“弓箭手”自行火炮上,借助电子技术的发展,成功达到了设想中的自动化、智能化。

使用弹夹的自行火炮,45秒开15炮,瑞典班德卡农

班德卡农自行火炮

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班德卡农自行火炮,在1968年以前生产了26辆,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这些数量不多的装备在瑞典军中服役到2003年,之后被弓箭手自行火炮取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