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京城头号“粪霸”,独享36条粪道,坐拥
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能去掏大粪了。”其实这句话,对掏粪工作并没有任何歧视之意,父母只是拿掏粪作比,督促孩子努力学习罢了。但是在旧社会,掏粪却是一项“抢破脑袋”的好工作,不少人都靠着一桶桶的大粪换取真金白银,而老北京城的“粪霸”于德顺,便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民国初年的北京,公厕数量很少,不但有成堆的垃圾,还有人随地大小便。据统计,那时候至少有4000名掏粪工人,不分日夜地为北京除臭。在这种情况下,聪明人瞧出了商机,于是他们纷纷成立粪厂,瓜分北京城内的粪。然而,除了为粪厂打工的粪夫外,其实还有“跑海粪夫”。所谓跑海粪夫,就是指不归粪厂管理、干零活的粪夫,他们将掏来的粪直接卖给城外农民,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这一环节。
不过,跑海粪夫却是没有资格掏粪的,要知道,北京城里的粪,全靠粪厂清理,几十家粪厂把全北京的街道胡同都做了划分,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凡是粪道经过的地方,无论是政府大院,还是一般人家,其中产出的粪,都归这家粪厂来收。据记载,北京的粪道制度,是一种封建的占有制度,从康熙年间开始施行。
但是制度规定了,粪道主只能在固定的粪道内掏粪,不能逾越。不过,粪道相当于私产,既可以世袭,又可以买卖、租赁和转让。久而久之,占据粪道的粪道主们,渐渐握有权力,他们不再亲自掏粪,而是花点小钱,雇佣大量的掏粪工为他们工作。可是这些勤劳的掏粪工,却不能获得与付出成正比的回报。而于德顺,便是这样一位霸道、无德的粪道主。
于德顺,绰号“于大肚子”,曾是北京粪业公会会长。他不但依仗权势强行霸占了一些粪道,还赶走了原本的粪道主。如果对方不听话,他还会派人对其进行“殴打教育”,直到无法反抗为止。掌控粪道之后,于德顺还会在粪中掺灰,借此提升粪重,卖给农民时,也能多赚些银子。就是在这种“操作”下,农民的庄稼连年歉收,甚至还损害了原本肥沃的土地。
此外,于德顺还说过一句经典名言:“房产可以放手,粪道是绝对不能放手的。”为了控制更多的粪道,于德顺还会挨家挨户“拜访”,他明确指出,除了他以外,谁也不能打扫厕所,主人不可以,外人更不行,如果有谁暗中打扫了厕所,他就要发飙打人。若把这句话放到现代社会,恐怕每个人都会笑得前仰后合,用最豪横的语气说最“怂”的话,于德顺还是第一个人。
就这样,于德顺很快就独享全京城36条粪道,占了1550亩土地,还坐拥100多套房产。掏粪掏到这种地步,于德顺也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他京城头号“粪霸”的名号当之无愧。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冥顽不灵的于德顺自然成为了历史尘埃,而“粪霸”这个旧时代结下的恶果,也终究化为了过眼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