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提到枪械小口径之路不少人会认为是从M16在越南万众瞩目的登场开始的,这个看法较为片面。其实从金属定装弹药问世以来,经历无烟火药弹药,中间威力枪弹,再到小口径弹药,枪弹的小型化和小口径化经历了百年的进化之路。

在讲小口径武器之前必须把时间跨度提前到百年以前,1886年法国人开发出了第一种使用无烟火药枪弹的勒贝尔步枪。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法国格拉斯步枪采用11mm口径黄铜定装子弹


法国雷贝尔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新设计了8×50mm圆头弹,可以说勒贝尔步枪的最大创新就是使用了这种新型弹药,一方面无烟火药使开枪时的烟雾大大减小,另一方面得益于无烟火药步枪弹的巨大能量使得世界各国的步枪口径从11毫米左右普遍降低到了8mm及以下(德国采用7.92mm,英国7.7mm,美国俄国7.62mm)这是近代枪械的首次小口径化。基于无烟火药使用带来的枪械小口径化不但没有降低枪械的威力反而使之成倍提高,不论是使用无烟火药的法国勒贝尔还是德国毛瑟1888,他们的初速都达到了700m/s的水平,而他们的黑火药前辈法国格拉斯步枪初速只有430m/s,德国毛瑟71型步枪初速也不过440m/s这样罢了。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格拉斯步枪的11mm凸缘弹和现代的.22小口径枪弹对比(.22约等于5.58mm)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国外收藏家手中的勒贝尔步枪

于是一战的时候各国的步枪都是发射无烟火药弹的7毫米左右口径步枪了,无烟火药技术对枪械影响太深远提前透支了枪械的进化以至于自第一批使用无烟火药枪弹的步枪诞生直至二战爆发,步枪的进化都很缓慢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世界各国这些使用无烟弹药的7-8毫米子弹也被后世称为全威力步枪弹,那么既然有了全威力步枪弹那么相对于“全威力”这个概念就自然而然诞生了“中间威力”这个同样重要的概念。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尽管长短不一形态各异,步枪在进化到自动之前已经基本达到近乎完善的形态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各种拉大栓的栓动步枪,能全认出他们吗?


二战的爆发和战争形态的不断发展,各国的士兵和武器设计者逐渐认识到1,步枪的射击速度应该加快,拉栓装填越来越耽误事,最好能像冲锋枪那样泼洒弹雨,但是不要像冲锋枪那样精度和射程糟糕,士兵手中的步枪应该实现全自动高射速和较高的载弹量。2,步枪动辄一两千米的射程完全多余了,实战中近距离战斗越来越多很难有远距离射击的机会,即使有也应该交给有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去做,普通士兵在步枪标尺的远距离已经很难用肉眼发现和瞄准目标,子弹的尺寸可以减小以避免威力过剩造成浪费。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使用7.92X33mm短步枪弹的STG44突击步枪

基于以上两点认知,德国军工部门避开希特勒这个偏执的一战枪手对步枪的执念,成功开发了使用比7.92X57mm小很多的7,92X33mm步枪弹的stg44这种革命性的武器。

这种新型步枪弹简单说是他把毛瑟步枪7.92X57mm子弹保留口径但把药桶(蛋壳)和弹丸缩短从而诞生一种“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新型弹种。这种子弹具有质量小、初速低、后坐力小、利于提高射击精度而又有步枪弹威力的中间型步枪弹,大大降低了子弹的成本,也使得士兵得到一种介于机枪和冲锋枪之间的高射速武器成为现实。尽管中间威力枪弹的首次尝试并非德国人但是德国人和STG44是首个大规模量产的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的武器,德国人为这种武器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突击步枪Sturmgewehr”从此后这种类型的能全自动/半自动/点射方式射击,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或小口径步枪弹,有效射程300米—400米左右的自动步枪就被统称为突击步枪。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从左至右为毛瑟7.92X57全威力弹,7.92X33中间威力弹,9mm帕拉贝鲁姆弹,用于步机枪,突击步枪,冲锋枪手枪

这种中间威力弹药的诞生对后世枪械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催生突击步枪的发展壮大。是枪械小型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枪械小口径化的前奏。而德国人的中间威力枪弹和突击步枪也给盟军带来强烈的震撼,对苏联二战后的轻武器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二战后期stg44突击步枪给盟军造成很大麻烦,可惜装备的太晚太少无力扭转战局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狂怒》中久经战阵的布拉德皮特使用一把缴获的stg44


枪械进化论(5)  小口径之路——上

大名鼎鼎的AK47突击步枪使用的7.62X39mm子弹也是一种中间威力枪弹,不可否认ak47深受德国突击步枪影响


未完待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