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李三万

摘要:《亮剑》里,楚云飞手下的一营叛变,在李云龙独立团的支援下,才一举平定了叛变。当一营长钱伯钧逃跑后,楚云飞为什么谢绝了独立团派人去追杀,而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头条号首发】

《亮剑》里,楚云飞手下的一营叛变,在李云龙独立团的支援下,才一举平定了叛变。当一营长钱伯钧逃跑后,楚云飞为什么谢绝了独立团派人去追杀,而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

表面上看,楚云飞和李云龙称兄道弟,惺惺相惜,私交很好,谁跟谁啊?谁打不是打?可惜,还真不是一样。作为楚云飞来说,可能宁愿晋绥军358团都被李云龙拐走,自己完全重起炉灶再去白手起家拉出来一支新部队,都不会愿意在这种时候,由李云龙替他去解决钱伯钧。而且实在没办法楚云飞亲自出马去毙了钱伯钧的话,在场的人里,有一个算一个,楚云飞最不愿意接受的,就一定是李云龙去帮他办了这件事!

清理门户这种事,只要有一丝可能,历来都是需要自己动手,绝不愿意别人代劳的。而且还是李云龙去帮他清理门户,实在太不一样了!这种想法,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任时间岁月生活世事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如何面对生活做出何种没有底线的妥协,但是,一旦面对生命里特定的人,我们都愿意在他面前不计成本的维持住最后的尊严!年轻人可能用“最爱的人”来理解这种情怀,显然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往往会遇到那种你尊重他就像会如同尊重自己内心最神圣的人,古人谓之为知交,现在被调侃为CP。

楚云飞跟李云龙交情的最大人设,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个人看上去好得和哥们一样,但暗地里却在处处较劲,谁也不想落在对方之下。358团主力一营叛乱,居然都敢围攻团长楚云飞,正是早有预判的李云龙率部拍马赶到,帮助楚云飞镇乱平叛。楚云飞在这种状况下,真是输到一无所有,所以单枪匹马去追杀钱伯钧,自己清理门户,已经是这时候唯一可以在李云龙面前维持住最后尊严的一个机会了,所以李云龙也没有勉强,连魏和尚都愿意把骑枪借给楚云飞,就连楚云飞自己的贴身警卫孙铭也没瞎起劲非要跟着去,说明大家其实都很清楚楚云飞的心思。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说起来呢,大家以及楚云飞自己,对于手上的枪马功夫特别有信心,其实哪有?自从热武器出现,“上帝创造了人类,柯尔特使他们平等。”这句话可不是说笑,楚云飞自己再勤奋苦练,也是可能被钱伯钧一枪干翻,就是所谓柯尔特式平等。这些人之所以让楚云飞单独去清理门户,还有个潜在意思,就是楚云飞宁愿死,都不愿意没有在李云龙面前挽回颜面的机会。这也跟后来李云龙给魏和尚报仇,亲自带人杀上黑云寨是一样的道理,老李非得这样不管不顾杀上黑云寨,砍一圈脑袋瓜子下来,才算是亲自给魏和尚报仇,念头才可以通达,否则老战友孔捷都已经拦上门来了,喊他告诉李云龙黑云寨已经改编成新二团独立大队,谢宝庆是愿意斩了山猫子几颗脑袋,送李云龙赔罪,杀和尚的几个人一样是死,一样是给魏和尚报仇,又不犯纪律,又给和尚报了仇,还你好我好大家好,多好?但李云龙还是不会接受,因为说真的,那真能一样吗?

要知道,358团一营营长钱伯钧,可是从中原大战时就跟着楚云飞东征西讨的老部下,是楚云飞一手将其提拔起来,平时也一直很注意栽培他。把一营这样人强马壮的头号主力交给他,就说明楚云飞对他还是相当信任和器重的,楚云飞是上校,钱伯钧、张富贵都是中校,所以楚云飞待他们不薄,在楚云飞看来,钱伯钧没有理由背叛自己啊。

358团参谋长方立功早就感觉到一营有点不正常,只是没有确凿证据,而且自己也不是楚云飞一手提拔的嫡系,不方便明说,免得有挑拨离间之嫌。所以他之前已经提醒过楚云飞战争期间人心叵测,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算是做到位了。楚云飞也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还是执意要去一趟李家镇看个究竟,主要也是为了不至于搞错而让兄弟们寒心。可见楚云飞不仅是个有民族气节的军人,还是个重情重义重兄弟情分的汉子。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对于楚云飞这样的军人来说,自己特别器重的部下叛变投敌,不仅让他寒心,也是对他军人荣誉的最大侮辱;对于358团来说简直是“家门不幸”,再让别人来帮助清理自家门户,楚云飞和358团的脸面何在?以后还怎么在这一带混啊?李云龙提出来要派独立团的骑兵去追,楚云飞说自己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替自己清理门户,这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一营叛变本身就说明自己治军无方了,再让别人帮助清理门户岂不显得自己太无能了?

最关键的是钱伯钧还不是去投奔其他拍戏军阀,而是去投降日本人,这对注重民族大义的楚云飞来说,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楚云飞之所以把一营放在李家镇,本想一石二鸟,既防日军也防独立团,就是没想到他最信任的老部下居然会叛变投敌。不过他也是聪明人,带着警卫班到李家镇,身处危急之时,楚云飞坚信会有援军来,只是援军不是自己的部队,而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因为李云龙也一直在防着驻军李家镇的一营,如果自己听到了风声,以李云龙的精明,肯定是会知道的,这里一旦有了异动,也一定会来平叛。当然李云龙这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帮助平叛只是由头,主要还是看中了一营的装备。

不过,话说来,如果不是李云龙部出手相助,楚云飞很可能就真的完了,所以他说“欠李云龙的人情”了。其实这可不是一般的人情,是救命之恩啊。

358团一营有两千人枪,被独立团的两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一个小时解决了,难怪李云龙说358团在他眼里就是小菜一碟。楚云飞也知道李云龙鬼精,是个“无利不早起”的主,李云龙的“跑腿钱”就是那一个加强营的装备。事后,这一个营的装备无论楚云飞怎么要,李云龙肯定是刘备借荆州,一拖二推三不给。

这次358团一营叛变投敌,要不是李云龙来得及时,被堵在一营营部的楚云飞还真是阴沟里翻船。当李云龙率部赶到,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一营,一营营长钱伯钧见势不妙,赶紧逃之夭夭。楚云飞问李云龙借马去追钱伯钧,老李则说这点小事派骑兵去追就好了,但楚云飞坚持要自己亲自去追。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毕竟楚云飞也是要面子的人,自己治军无方,以至于部下叛变,如果这时候不亲手毙了钱伯钧,李云龙肯定会看不起他,此事传到别人耳朵里,楚云飞的脸往哪里搁?这还不算什么,钱伯钧的叛变还对整个358团都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如果还要靠李云龙清理门户,那358团上下会怎么看这位楚大团长?

其实钱伯钧这时候投靠日本人,实在是不聪明,抗战初期老蒋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各地杂牌军,而阎锡山和日本人交手,损失惨重,确实有过投敌的念头,但是一方面他也知道这是下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干的,所以一直拖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知道日本迟早会完蛋,就逐渐打消了投降日军的念头。而钱伯钧只是一个营长,眼光和思路显然不如阎锡山老到,他只看到了中央军排除异己这一层,就想着投靠日本人,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又可以升官发财,殊不知这场战争日军肯定会输,投敌的决定简直愚蠢到家了。而且这样关系厉害的事情,却办得如此不机密,居然连李云龙都早知道了,就憋着劲等他迈出投敌这一步来收拾他。

如果拿李云龙的一营长张大彪和楚云飞的一营长钱伯钧相比,两人眼界、能力显然差了太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李云龙带兵要比楚云飞更高一筹。而且张大彪还不是一直跟随李云龙的老部下,是原来国民党29军的,却对李云龙极为忠心,可见李云龙驭下确实很有一套。不仅是张大彪,骑兵连长孙德胜、魏和尚、段鹏,都是半路成了李云龙的部下,但一个个都成了李云龙的死忠,甘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而钱伯钧则是跟最楚云飞十多年的嫡系老部下,居然都会反水,还要干掉楚云飞,说明楚云飞带兵,还真不咋样。

虽然说不管是楚云飞出手,还是李云龙代劳,最后钱伯钧都是被击毙的下场。但这个过程不同,自然性质也就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楚云飞来说,这更是天差地别的两回事。楚云飞是个有血性的军人,是个很标准很传统的军人,勇敢、有学识、有威望,可以说一个优秀军人该有的品质他全都有,在晋绥军里绝对算是出色的,在楚云飞的长官眼里,楚云飞是个很优秀的将才,是重点培养重点使用的对象,不然也不会作为晋绥军的代表去八路军学习,也因此和李云龙相识。而在其他人心里楚云飞的名声也很好,在李云龙、孔捷、丁伟这些久经战阵的人眼里,楚云飞也都可以算是一号人物。


《亮剑》为什么楚云飞要亲手除掉钱伯钧,而不


名声如此之好的人,自己部队发生了叛变投敌,这对楚云飞这样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无论从他的人品,能力还是职位,声望,无论哪个方面看,都是一大污点,如果传扬出去肯定有损名声,李云龙在楚云飞被困时赶来驰援,如果钱伯钧再被李云龙毙了的话,那等于楚云飞部队的这次叛乱,就是李云龙从头到尾帮他摆平的,楚云飞等于什么都没做,这样在上级和其他人看来,他这个团长不仅带兵无方,而且面对突发事件也没能力去处置,自己的冏事最后还要李云龙出手才能解决。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楚云飞亲自出手解决钱伯钧就变得尤其重要了,对楚云飞的实际影响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也是心理上过不去,他是晋绥军里的翘楚,像这样的拔尖人物比其他人更顾及面子,他要亲自去收拾钱伯钧的理由也对李云龙说了,自己也是要面子的人,不可能让别人替自己清理门户,而且这个时候楚云飞对钱伯钧也是恨到家了,绝对是要生吞活剥了,也只有自己出手才能稍稍平复一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