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遭遇戛然而止:青春的拼搏永不停息
不过我依然相信,不管怎样,我们仍然选择将坚定的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1990年,我们高中毕业,同学们各自考上自己的大学。
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微信,能够彼此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
所以,很少联系,但并不是不联系,不是不关心。
一封信,少则三四天,多则七八天,分享的都是几天前的喜悦,也可能是已经发生多日的悲伤。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高考录取率接近百分百,其中学霸自然不少。
看高考录取红榜的时候,在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我看到一个女生的名字,她与我不是同班,也许在走廊里见过,多少有些模糊印象,怎么也料不到她是排名最前的学霸。
那个年代,全省的清华与北大的录取名额不过几个,所以也就记住了她的名字。
时光荏苒,一晃大学四年就过去了,我选择继续读研究生,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了参加工作,有一小部分去了国外留学,这其中就有这位女同学。
她拿了最高的奖学金去了哈佛读博士,同学聚会上偶尔说起她,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每每想起同一所学校的同一年级,会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内心还是欣喜满满,她的传奇故事给了我很多奋斗的勇气。
又过了三年,我研究生毕业,去了一所高校教书,日子倒也恬淡。
有时同学聚会,也会得到她的一点儿消息,她博士毕业后,进入一家投行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到了总监的位置,最新的消息就是她要入董事局了。
每一次她的不断成功的消息,在我们听来都是理所当然,因为她就是那么优秀,就像弥漫着浓雾的海岛上的指航灯,总是提示同学们正确的方向,告诉大家别停下,一定要努力奋斗,青春不就是用来大力撕扯现实不断尝试的吗?
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年,到了2000年,我们毕业已经整整10年。
我正在准备论文,继续我的科研项目,准备评副教授,高校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进行的。
同学聚会也不断的举行,彼此见了面,照例互相交流下自己的进展。
有同学突然说:我们快30了。
大家一想,果然就是,曾经的少年距离而立之年那么遥远,现在就在眼前了。
席间,有知道消息的同学说,她已经是董事局的成员了,年薪千万美元。
可以想象吗,那时的工资不过1000元,千万美元,那是什么概念?
同学们听到这里,反而没有了以前的兴奋,也许是被生活磨砺的太久,荣辱不惊了吧!
又过了2年,我们真的到了30岁了,大家倡议聚一聚。
我们又坐到了一起,真的有同学有了白发,也有的离婚了,还有做生意破产的,总之,什么样的情形都有。
一位在美国定居的同学也来参加30岁聚会,她告诉我们,她已经离世,在那年的五月一日,距离那年的五四青年节尚不足3日。
这不免让大家大吃一惊,虽然我们已经毕业10年,但死亡从来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才30岁,怎么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怎么可能是她?
原来她从哈佛毕业以后,进入投行工作,事业很快进入上升通道,她从未认真休息过,职位不断的升高,收入也是。
不过5年,外表看上去积极自信的她,终于得了重病。
得病前的某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她的妈妈。让她的妈妈去一趟美国,说计划母女二人好好在美国游览一番。
她的妈妈也颇感意外,平常女儿总说忙,现在怎么突然想起旅行呢?
在准备出国的时间里,她又告诉她妈妈,说想回国生活,自己在美国赚了1000万美元,处理好这笔钱后,俩人旅行完就回国。
她的妈妈自然开心,又可以天天和女儿在一起了。
没想到到了美国,她已经在医院了。
原来的旅行计划被迫取消,不几日,她就离大家而去了。
她的妈妈在其他留美同学一起处理她的后事。
在她的笔记本里也陆陆续续披露了她的真实想法。
她从不曾后悔她这10多年的选择,她的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拼出来的。
她只是没有照顾好自己,她太累了!
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自动让我们更健康,青春的拼搏,首先野蛮我们的体魄。
距离她的离去已经很多年了,同学们多数也没有记住她离开的原因,依旧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
逐渐的,我们也习惯了某位同学忽然离去的消息。
也许,几天前还在一起小聚,不几日就永远消失。
今年的五一,又一位年轻的校友离开了人世,也是30岁,一样的花样年华。
看到这则消息,我恍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逃不掉的轮回?
到了一定年纪,你会恍然发现,那些令人悲伤的事儿,频繁到都可以归纳为某种常态,叫做“告别”。
与一个故事告别,一种习惯告别,一份工作告别,一座城市告别,和一个人告别。
被人爱着真好啊。就算有缺憾,或者悲伤。
因为心有所系,才升起令人惊愕的力量。
这力量,能让他的心变得很软很软,让世界失色,让他奋不顾身,只有眼里星芒。
心里默默挂着一个人真好,像沉默的两颗星真好,早晨六点半醒来,桌子上有咖啡和早餐,也真好。
没有什么其他话讲,但遇到你连云端都镶满光。
这一两年,开始面对告别,亲人的离开,朋友的离开,有的是慢慢的,有的是突然的。
成长大概就是从“无忧无虑”,再到“惊愕”,再到“习以为常”的过程。
是逐渐破除幻象,看到真相的过程。
接受随机,接受某些无能为力。
接受七月的烈日,八月的大雨。
接受有些喜欢的东西不能要,也接受再大的遗憾没法儿补齐。
蓄谋已久的不叫告别,真正的告别都措手不及。
少年的时候,以为山长水阔,心里惦记的都是远方。
过了这个年纪,告别成了频繁的事。
你做好了任何人离开你的准备,但当告别在毫无特色的一天真的到来,还是像春日里下起雪。
这一年,心事少了,开始懂得激烈与圆满之外的,遗憾之好,退却之好,残缺之好。
人生并不全是高歌猛进才有意义,也并不是所有期待都要心想事成,冒险与意外,构成旅途的丰富。
抱憾一点点,也更有余味吧。
人跟人的感情,哪儿有那么多惊涛骇浪,多的是在眉眼之间,举手投足和寻常餐饭里。
人在抵达盛年之后,尚未来得及欢庆,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告别。
这是生而为人难过的真相。
而这其中,很多告别你都无力抵抗。
你分析原因,自我反省,向外求助,最终那人还是在你的手中滑落,逝向你毫不知情的空间。
可能每个青年人都是这样的:
她的眼睛灼灼发亮,
手心里满是逃亡。
故事像海一样铺开,
而她不问原因,不问意义,
只是前航。
有一首英文歌曲,sailing,在今天,更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我在远航,我在远航,穿越海洋,重回故乡
我在远航,乘风破浪,向你靠近,获得自由
我在飞翔,我在飞翔,像那鸟儿,展翅翱翔
我在飞翔,穿过云朵,向你靠近,获得自由
是否听到,我的歌唱,夜色茫茫,道路长长
我命垂危,人世凄凉,有你依偎,宛若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