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华民国大师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民国是政治上的乱世,文化上的盛世,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学术大师。类似的问题曾多次回答,但总有不少读者朋友提出不同意见:一 、民国大师大都是清朝培养的;二、民国大师都是文科出身;三、民国文盲多,识几个字即可称大师。
中研院部分首届院士合影
其实这完全是对民国学术的误解,当时中国最高学术机构中研院的生物、数理和人文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数理和生物清代私塾能培养出来?这不能算是文科吧?再举一个例子,民国时期的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等年纪很轻,但在民国便已名满天下,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早期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总的来说,当时的知识分子是自由的,这是他们成功的精神基础。老百姓还保留着封建时代对士大夫的崇敬乃至崇拜,将他们作为民族的良知。
二、知识分子过着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是他们成功的物质基础。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哪怕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也很少亏欠大学教授等学者的薪水,当时还保留着对学人的敬惜之情。
三、民国时期西风东进,西方的研究方法,加上深厚的国学底子,成就了一大批人才。
西南联大出身的杨振宁,日后成为国际学术权威
以上几点原因,造就了民国历史上一大批文化和学术大师,这也是民国时期被称为文化盛世的主要原因。
(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