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漠腹地,一枚国产火箭拔地而起,造型独
继去年12月7日“快舟一号甲”火箭完成了一天内仅隔6小时的两连发,以及在今年1月16日拿下2020年的首射开门红后,这款国产运载火箭于近日再度亮相。据有关报道显示,一枚“快舟一号甲”火箭于5月12日,在位于西北大漠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满的完成了新一轮的卫星发射任务。
据悉,这枚被冠名为“快舟·传祺GS4号”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当天9时16分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成功的将“行云二号”01星和“行云二号”02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这也是继2017年11月这款运载火箭自2017年成功完成首次发射任务以来,进行的第9次发射活动。
作为一款在“快舟一号”基础上改进而来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甲”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特点。这款运载火箭全长约20米,发射重量约30吨,主要面向300公斤级的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同时还具备了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
正因如此,这个运载火箭系列十分适合用来执行诸如微小卫星发射,以及近地轨道卫星组网任务。像我们十分熟悉“吉林一号”光学卫星星座,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快舟一号甲”的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被大量送入预定轨道的,从这里就能感受得到这款运载火箭的快速组网能力有多强。
由于主打的是准备周期短以及响应时间快等特色,所以“快舟一号甲”与我们印象中的运载火箭有着一定区别。这当中最具看点的,显然是这款运载火箭所采用的车载机动发射方式。而这个容易引发外界无限遐想的独特造型,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快舟一号甲”最大的价值所在。
毕竟依托着一体化发射车、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星箭一体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快舟系列已经具备了诸如快速集成、快速测试、快速发射等一系列特征。相比传统运载火箭动辄数十日的发射周期,这款火箭以小时计的准备流程,毫无疑问使其成为了实现应急卫星发射与快速补星的最佳手段。(图片鸣谢:我们的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