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说起大名鼎鼎的“局座”张召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发表了诸如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言论,虽然看似奇葩,但是后来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科学合理性。而在很多场合,他都开玩笑以“战忽局”自居,其实这个玩笑背后何尝不是另一个战场,美国版“战忽局”其实早已立下了无数战功。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美国版“战忽局”又叫美军战略情报局,简称OSS,是早在二战期间就成立的情报组织,由罗斯福总统直接下令组建。该部门最重要的职责有两个:一是将重要的军事机密进行伪装和掩盖,使任何人都无从接触和了解;二是散布和夸大情报,误导对方机构作出错误判断。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而这些使命之后也全部由中央情报局所继承,部分涉及军事核心的内容由各个“战区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导下共同实施。从这个大体框架上就可以看出,战略欺骗是美国从军队到民间,由最高军事机构直接指挥执行的重要策略,这足以说明美军对战略欺骗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军“战忽局”的经典案例吧。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中苏联降下铁幕,这种信息不对等的环境正是“战略欺骗”的用武之地。当时赫鲁晓夫进入苏联权利最高层,考虑到苏联实际经济情况已经恶化,对航空母舰高昂的成本嗤之以鼻。而美军抓住时机,利用了赫鲁晓夫这一“航母无用论”的心理,在媒体上大肆营造航母是海上棺材的说说法,并且指出其劳民伤财,会拖垮经济,直指赫鲁晓夫的软肋,间接的加强了赫鲁晓夫终止航母研发的决心。虽然以当时苏联的经济情况,就算研发了航母,也最终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但是美国的战略欺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美军对抗的压力,用极低的欺骗成本制造了战略优势。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最终在赫鲁晓夫的干涉之下,当时苏联红海军几乎所有的航母设计和建造工作都几乎停止。而海军整体思路也转为用大量的核动力潜艇监视和控制美军航母,同时利用战略核潜艇制造核威慑,而水面舰艇的作用仅仅是掩护潜艇部队从关键海域突防,成了保姆式的舰队。美国自己则在同一时间开始研发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这一手忽悠的功夫堪称完美。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虽然说苏联选择潜艇策略的确是一个更经济的方案,但是因为在潜艇装备上的巨大投入,直接导致苏联航母发展停滞不前,间接促成了美国的航母霸权。而美国的欺骗策略加上苏联自己的刚愎自用,一起促成了这一遗憾的事实。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当时间来到1988年,赫鲁晓夫的影响才慢慢退去,前苏联的军事发展策略也清醒过来,慢慢走出核潜艇包打一切的时代,准备建造8万吨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该航母脱胎于1143.7造舰计划,和之前的一些重型载机巡洋舰以及1143.6瓦良格号有很大不同,该航母设计思路有着明显的美式航母风格,提倡主要用舰载机进行防空和反舰作战。建成后预计安装四座kn-3-43核反应堆,总功率达到了250000马力,排水量达到8万吨,可以搭载最多75架各型舰载机,包括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不过此时的苏联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1991年苏联面临解体,已建成6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工程只能面临停滞的悲惨局面。而就在此时,美国的“战忽局”又开工了,乌舰在解体后的分配中属于乌克兰,而其又完全倒向了西方,因为乌克兰没有能力去完成这艘航母,与其背着包袱,还不如崽卖爷田!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美国钢铁公司提出了的按300美元一吨废钢铁价格收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议。但是当这艘8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拆解完成后,美国钢铁公司却以合同违规为借口,拒绝了收购,并且支付了违约金,就这样苏联时期最强大的一艘航母,在没有航行过一次的情况下就被忽悠为一推废钢铁,从此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够对抗美国航母的国家,这忽悠水平就问你服不服?

美国也有局座“战忽局”?前苏联8万吨航母被忽悠

虽然冷战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战略欺骗”的技术早已被美国人练就的炉火纯青,现在它又有了一个名字,叫做“认知控制”,也就是可以任意控制对方所知道的情报,对方能知道什么,知道多少,都由我方予以施加战略伪装,使对方所获得情报不仅无法提供战略价值,还会为我方引诱对方犯错提供重要帮助,这多少有点中国《孙子兵法》的味道了!这正是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

刚才说完了美国,那么俄罗斯的“战忽局”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次将聊聊美国被忽悠的事,你看看,谁还不是在欺骗中成长的啊?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