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战坦克速度比家用小汽车还要快,装甲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逐渐变成了各国陆军的主要作战装备。在战场上,一个装备了坦克的步兵师可以轻松击溃数个纯步兵师,在不少战役中,坦克是绝对的决胜兵器。例如苏德战争时期,正是因为苏联打胜了库尔斯克坦克会战,才成功步步紧逼德国纳粹,在短时间内攻入德国本土。毕竟当时除了坦克与少数反坦克火炮外,军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对手的装甲车辆。到了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普通士兵在获得反坦克导弹之后,也能轻松击毁对手的主战坦克。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正是依靠反坦克火箭弹击溃了以色列数个装甲旅。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包括美国、苏联在内各国的装甲设计单位都更加强调坦克装甲厚度,现在不少设计单位自称其产品装甲厚度超过一千毫米。那么,真的有坦克正面是一块一米厚度的钢板吗?坦克三大要素为装甲、机动、火力,如果在装甲方面花费太多心思,这就意味着坦克在机动方面可能要落后。现代主战坦克速度比家用小汽车还要快不少,自然不可能用太多轧制钢来做装甲板了。
其实,所谓装甲厚度指的是等效厚度,并非是物理上的厚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国家坦克正面为垂直装甲,这种情况下才是装甲物理厚度多厚,而等效厚度就有多厚。等效厚度意味其在某一特定入射角和特定弹种射击时,等于多厚的垂直钢板。在T-34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等效厚度问题,将正面装甲板改为倾斜式装甲,这使得T-34坦克的等效厚度远超其实际物理厚度。随后各国便推出了混合装甲板,在装甲板中附加一定的陶瓷和其他金属材料来增加其等效厚度。现代主战坦克一般在60吨到70吨左右,正面装甲物理厚度如果达到了10000毫米,那这就是一块钢铁在路上行进,根本算不上是主战坦克,自然没有多大意义。
1963年,T-64主战坦克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夹心饼式三层复合装甲。其中第一层为80毫米普通装甲钢,第二层为104毫米玻璃纤维装甲,第三层则是20毫米装甲钢,其实际厚度约为200毫米,其中大部分还是复合材料,但是在对付破甲弹时,复合装甲等效为600毫米的装甲钢,就算是对尾翼稳定穿甲弹也有300毫米装甲钢的防护性能,复合装甲让T-64在有限的装甲吨位上获得了更好的防护性能,
除此之外,各国坦克还会在外表覆盖一层爆破反应装甲,如法国GIAT公司生产的爆破反应装甲厚度为75毫米,但是可以等效为200毫米的装甲钢。爆破反应装甲的原理则更简单了,在对手炮弹命中装甲的时候,爆破反应装甲首先会产生爆炸,这种爆炸对坦克自身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可以降低对手炮弹的速度,并改变其飞行轨迹,以此来等效于装甲钢板。基本上全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在全披挂状态下都要在装甲板上贴几十块爆破反应装甲。
也就是说,各国宣传本国主战坦克装甲等效厚度达到1000毫米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说实际装甲厚度为1000毫米,那就有点骇人听闻了。要知道,鼠式坦克正面装甲实际厚度也只有220毫米左右,为了达到这个等级的防护水平,鼠式坦克吨位达到了188吨,相当于不少小型军舰了,这是不科学的,其重量相当于数辆现代主战坦克。连通过正常的公路桥都很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