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的袖带有何讲究?荣誉和精英部队的标
在德国军事传统当中,袖标作为一种荣誉性质的徽章流传至今。袖标一般由精锐部队佩戴,在二战时期还演化出带有勋章性质的袖标。袖标成为子德意志军事传统最让人感兴趣的一个特色。德国的第一种袖标出现在1784年。1782年到1783年汉诺威参加了英国攻打了直布罗陀的战斗。英王乔治三世作为汉诺威选侯,在战争胜利之后,将参加战斗的三个汉诺威营授予“直布罗陀营”的称号,同时开始佩戴“GIBRALTAR”袖标。随着德意志军事力量的发展,袖标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并且应用的领域逐渐拓展,并在第三帝国时期达到了最高峰。
袖带被作为一种至高的荣誉授予精锐部队佩戴在袖口上。袖标是在特定单位或部队服役的人员拥有的荣誉标记,其中一部分是单位名称,另外则是在某区域服役过的纪念性标志。一般认为国防军的袖带被佩带在右袖口上,而党卫军袖带佩带在左袖口。依据军衔,分为军官用(有边)和士兵用(无边)两种。
首先被授予了荣誉袖带的并不是通常被认为的党卫军或者大德意志团,而是“李斯特步兵团”。说到“李斯特步兵团”,实际上指的是一战时期巴伐利亚陆军第16预备步兵团。巴伐利亚陆军第16预备步兵团是一战时期希特勒服役的部队。1935年这条“李斯特步兵团”的荣誉袖带被授予了第7步兵师的第19步兵团,该团被认为是巴伐利亚陆军第16预备步兵团的继承者。不过,这一荣誉在第19步兵团只保留到1939年,随后被转让给第57步兵师第199步兵团。1944年夏季,第199步兵团在白俄罗斯被苏军歼灭后,“李斯特团”的荣誉才在1944年8月31日回归第19步兵团。直到二战结束。在二战德军中,“李斯特团”被认为是一支精锐部队。
大德意志师,号称天下第一师,其前身是首都卫戍团,曾负责柏林奥运会的安保工作。19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进攻英法,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克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攻打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节制,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其配置着一个坦克团(第一营装备豹式坦克;第二营装备四号;第三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可以类比一个装甲师。大德意志师是德国陆军中配虎式坦克的唯一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
在纳粹党夺权的早期道路当中,党卫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从成立之初,党卫队就采用了大量的袖标,而袖标历来在纳粹党徽章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冲锋队时期就开始继承德意志的军事传统使用袖标了。但是在第三帝国的所有组织当中,没有一个组织像党卫队一样将袖标应用得这么广泛。而在德国的所有军事力量当中,武装党卫军又是应用袖标最多的。
在武装党卫军不长的历史当中,总共建立了38个师。另外还有一些存在时间很短,或者从其他师团改编番号建立的师。所以实际上建立的师可能在40个上下。党卫军并不是所有的野战部队都有荣誉袖带,SS1警卫旗队师、SS2帝国师及其下辖的元首团 德意志团、SS3骷髅师及下辖的苏拉团 艾克团、SS4警察师、SS5维京师及下辖的西方团 日尔曼尼亚团、SS7欧根亲王师及下属的菲利浦斯爵士团 斯堪德堡团(也被认为是SS21师斯堪德堡师)、SS9霍亨斯陶芬师、SS11诺德兰师及下辖的丹麦团 挪威团、SS12青年师、SS23尼德兰师、SS27兰格马克师、SS28瓦隆人师、SS33查理曼大帝师、SS34尼德兰国土风暴师拥有属于自己的荣誉袖带。一些精锐团也佩戴自己的袖标。而陆军只是类似“大德意志师”、“李斯特团”这些精锐当中的精锐才会佩戴袖标。
1941年6月17日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汉斯·于特纳就有关武装党卫军袖标的佩戴发布了如下规定:
1、那些被授予荣誉名称的部队成员应当佩戴袖标;
2、从普通党卫队进入武装党卫军的成员佩戴所属师团袖标;
3、除非有正式命令,否则以前所属部队的袖标不得佩戴;
4、在调任至新部队之后,原部队的袖标应当立即取下。
1943年,该条令被添加了几条内容,包括超过两条以上的荣誉师团袖标禁止佩戴等。绝大多数党卫军袖标都是黑色底面,文字为银色、银灰色或银灰色绣线,而两边都是和文字一样颜色的边线。武装党卫军荣誉师团袖标宽度一般在2.5到3厘米之间,边线一般宽2毫米,长度一般为49厘米。士兵和军士的袖标一般为机械缝制,军官的袖标为手工缝制。毫无疑问,这些袖标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独特的风景,引起了后人的无限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