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非得造核航母,其实燃气轮机动力大型航
昨晚的新闻,2018年末退役的881号补给舰已经正式移交给海军的诞生地泰州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上之前移交给泰州市的108西宁舰,515厦门舰和274号常规潜艇,泰州市也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退役舰队,这几年随着海军退役的老舰越来越多,许多有条件的城市都能分到一两条舰,更有许多退役军舰回归命名地,相比当年攒饭钱跑去青岛天津朝圣的堂主来说,现在的军迷朋友应该是幸福了不少,虽然这些退役军舰在保养和开放程度上有待提升,但是堂主还是相信迟早会有聪明人搞出来个比肩中途岛或者密苏里博物馆的开放式的博物馆的。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如果参考英国CVF原有四燃八柴的动力方案,再算上所需的舰用燃油,是否比核动力占用了过多的航母内部空间?
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核动力本身就体积巨大,这点可以用美国航母来作为例证对比一下。小鹰级是八万多吨,可以携带5919吨航空燃油、2149吨航空弹药,合计8068吨,而大了一万多吨的尼米兹也只有8206吨的航空燃油、2470吨的弹药,合计10676吨。
图:小鹰级与尼米兹级的对比,后者明显长一截,满载排水量多了一万多吨,而且时间晚了十几年,因此可以采用更多新技术。
虽然要更多,但是多出来的部分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吨位的上升,而不是说核动力比燃油动力更轻便、空间更小。实际上常规蒸汽动力的燃油+动力机组重量,跟核动力的动力机组重量就差不多了。
图:采用蒸气轮机推进的现代级推进功率72兆瓦,推进装置总重1090吨。
小鹰的动力还是比较保守、体积比较大、追求长时间稳定性的机组,总重量有四千多吨,换成燃气轮机动力,同等功率规模也就2000吨左右。因为油耗低,小鹰的8000吨船用燃油可以减少到五、六千吨,加起来还能比小鹰少4000吨。这么搞下来,用燃气轮机在小鹰的尺寸规模下,燃油和弹药携带能力都能跟尼米兹差不多,当然长距离续航能力还是不如尼米兹。
但是考虑到潜艇、飞机等威胁,航母出门一定要带护航群,没法单独持续高速航行,因此核动力航母的优势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图:采用4台燃气轮机推进的斯普鲁恩斯级也是72兆瓦,推进装置总重760吨,比蒸汽轮机轻了三分之一。
图:尼米兹级的两个反应堆舱。常规动力的小鹰级和核动力的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用一样的护航舰艇以28节航速航渡12000海里,前者要补给4.24万吨燃料,后者需要2.73万吨,不包括飞机用油。
图:堂主认为伊丽莎白女王级最初这个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方案是很值得研究的。
问:现在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是电子扫描,怎么还有装备了相控阵雷达的使用机械扫描,是因为电扫角度不够机械来补吗?可也就三代半里看到有这类设计,现在的三种四代机(歼20、F-22、F-35!哈哈苏-57还是算了吧,这货顶多三代半)都没有这样设计。
钱钱钱,命相连……
相控阵一般来说是最正面探测距离最远,信号最强,波束向四周转移的时候,等效的天线面积都会减小,这是很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所以如果天线阵面不够大的话,四周方向扫描的探测能力就会比较差。
图:这是以爱国者MPQ-53雷达为数据来源的相控阵雷达各向探测范围示意图。
图:原始数据在此。正是因为角度越大探测距离越小,所以传统防空舰都用四面盾,DDG1000这个设计上的廉价货和美军新护卫舰才用三面盾。
有钱的话,AESA就做个大号阵面,面积大则上面的阵元也多,功率也就大了。大力出奇迹,这样哪怕四周的信号强度降低了,也还有足够的功率和天线面积来实现足够的探测距离。欧洲战斗机舍不得用大阵面,那就只能靠阵面旋转来获得较高的边缘探测能力,至于增加的重量,那也只能忍了。
图:EF2000台风战斗机在研的雷达天线,原地转动以扩大对侧面的探测范围,方位作用范围+/-100°。
图:不旋转与旋转的雷达探测范围示意图。
当然雪豹这种是PESA,功率和阵面面积无关,但是他的发射机功率已经到上限不可能再增加了,那也只能通过旋转来获取更好的边缘探测功率。等到苏-57用AESA,就没搞这样的歪门邪道了。
图:苏-35BM的雪豹E雷达,继续保留机械转向部分,这个设计比EF2000的笨很多,重量代价大得多,而效果是一样的,唯一的好处是不用重新设计。
问:屡次听堂主说那些小导弹,看起来真的挺精致,我想问日后这类小型导弹或者无人机会不会取代狙击手?有那种导弹,人人就都是狙击手了,就算在反恐战争中为不伤及无辜也可以不装药,像是水泥炸弹,直接撞死或者砸死目标。
小导弹取代的主要还是各种直射式的步兵爆炸火器,比如用来炸碉堡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乃至一部分反坦克导弹的作用。
图:矛头导弹射程2000米,这个距离用来打工事非常安全,而打人对步兵集群来说就太浪费了一点。
这种火箭动力的武器,打出来都是蹿天猴一样,甚至还会是一团闪耀的灯球,不像狙击手一样是隐蔽行动。
图:反坦克导弹飞起来的样子,转圈是导弹自旋导致的。
之前堂主说过的,狙击手最重要的还不是射击训练,而是隐蔽训练,随时可能出现,打了你都不知道他在哪儿,这是最大的战术优势,对于敌军来说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小导弹是做不到这点的。
图:双人狙击小组。步兵如果被狙击手压制住,是没有人敢起来行动的,大家只能向可能的方向概率射击,或者呼叫上级火力覆盖。在越南战场,美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被一名狙击手压制住的情况很多,这就耽误了行动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图:1970年,越战中有个越南狙击手天天跑到美国军营边偷人头,逼得美国人用高炮直接覆盖一个山头找狙击手,这都没找到……
小导弹飞行速度慢,这就更影响隐蔽性了,甚至可能未来会被主动防御系统干扰或者拦截,这比起高速飞行的子弹来说,还是太受环境影响了。
问:楼主,我问一个关于底盘的问题。对于坦克和步战车来说,底盘设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我们的96和99会选择以T-72底盘为基础设计?而美国的新型装甲车以英国和德国已有的底盘来堆积,而不是重新设计?
96与T-72没啥关系……
96是自己研制的88式坦克的底盘,哪怕从外形来说,和T-64的距离都比T-72小得多,六对较小直径负重轮和T-72的六对大直径负重轮怎么看都不一样吧。
图:2015年去俄国参赛的96A坦克。
图:同样参赛的T-72坦克。
堂主说过,99与T-72有一定血缘关系,但主要是概念、思路的参考,不能说基于T-72底盘设计。
实际上这就是模仿和参照问题,德国人搞黑豹的时候,奔驰的样车就跟T-34布局类似,但是设计上一分钱相似都没有,只是说模仿了布局而已。99其实也是这样,只是根据T-72的设计经验设计了相同的布局。
但是99相比T-72,是坚决走防护强化的路子,最明显就是炮塔搞成焊接炮塔,以安装大厚度的复合装甲。
图:T-72和99对比。两者车体是很相似的,99车体比较长,主要是发动机纵置。
图:坦克战斗全重受车高影响最大,我国在发动机功率有限,为了保障机动性而必须限制车重时,就必须降低车高以缩小防御面积,从而在不影响防护的情况降低车重。苏联也有类似需求,因此两国坦克都需要尽力降低车高。相同的需求就导致相似的总体布置。
图:坦克装甲车要几十吨的车可以在最烂的野地里跑30-40公里/小时,寿命还要足够长,可靠性还要足够高,换成汽车也是极难的,别说是履带式车辆。
问:堂主,今天你正好也发了老胡的文章,我想问我们这样的工业化大国或者说五个常任理事国,偷偷的增加核弹数量,别的国家能发现吗?
这个问题,美苏几十年前就考虑过了,还可能留下漏洞给你堵么?
美苏的办法非常简单,不限制你弹头,就限制你投放弹头的能力,而且是从根子上堵。像一个洲际导弹,设计可能是十个弹头,如果做过10弹头分导实验,那就直接计算你拥有10个核弹头,哪怕你这个导弹只装了1个弹头,在裁军谈判里面也按照10个计算。
图:苏联SS-18导弹可以带1个或10个核弹头,后来都换成10个的。
所以美苏为了增加载具数量,很多导弹都不敢做满弹头测试,虽然理论上有能力也试验过,但是也不敢装满,这样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弹头投送能力。
图:美国民兵导弹本来是3弹头,限制条约后改为单弹头,整流罩都换了。美苏为了确保核裁军,相互有很多核查措施,比如约定互相派侦察机到对方领空飞行、派人员现场核查等。
这样等于只有飞机可以想办法增加核弹投放量(只能用自由落体弹,巡航导弹那也算投送工具),但是隐身飞机出来以前,飞机直接扔核弹风险太大,大家也不在乎。
图:美苏历史核弹头数量。核弹头这个东西又不能吃又不能用,只是用来吓唬人,搞那么多其实没有用,因此美国从1960年代中期就开始减少核弹总数。苏联虽然一直涨到1980年代中期,但那不是对付美国的,而是军队-军工集团用来对付政府的。
图:核弹头数代表国土面积的世界地图。美苏核弹头都是几千几万枚,所以这个数字一定要公布出来以吓唬人,藏着掖着毫无意义。其他国家只有几十几百枚核弹头,这个才是要藏着以免暴露自己力量,其中英法作为美国盟友还可以不大在乎。既然从根子上就不公布,哪有什么偷偷增加的需要?
问:堂堂,玩战舰世界觉得格奈森瑙比俾斯麦好用多了,转弯灵活,火力防护也不差,可否对比真实沙恩霍斯特级和俾斯麦?如果第三帝国海军放弃俾斯麦,全力生产沙舰,是不是更实用些。
说实用的话,哪方面实用,拿出去远距离破交吗?
这个角度来说,打打货船,其实不用炮,逼停敌人以后直接上去炸通海阀就完了,380毫米炮和280毫米炮好像也没啥区别,但是皇家海军又不是死的,他们会拦截的啊……尤其是德国本土要进入大西洋破交,只能走丹麦海峡一线往返,这样的话遇到皇家海军咋办?
图:以北海地形,德国海军进入北大西洋航线很少,要么走英国本土的北面,要么就是南面,反正都从英国人眼皮底下过。
俾斯麦英国人觉得担心,很大原因就是自己只有胡德航速和火力能匹敌俾斯麦,防护也弱了点,而新的乔治五世级数量多点但是航速和火力又不行。到俾斯麦突破的时候,皇家海军偌大的家业就只有老胡德和还没建造完成的威尔士亲王能出马,声望、反击根本不敢用,纳尔逊那龟速也截击不到。
图:俾斯麦级标排4.2万吨,主装甲带厚320毫米,最高航速30节,主炮是8门380舰炮。这个航速、火力和防护,英国条约级和更老的战舰完全不是对手。
换成沙恩,那是遇到声望都马上敲退堂鼓赶紧逃命的主,在丹麦海峡遇到谁都得跑,英国人三条战巡,还有新的乔治五世级都可以轮班去堵门了,哪儿有俾斯麦这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能堵得你出不了门。
图: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标排3.2万吨,最高航速32节,主炮是9门280舰炮,,造价上也便宜不了多少,但火力防护都弱很多。任意一艘战列舰都可以打它,只是追不上而已,但是堵门可以。而任意一艘新战巡都可以威胁它,能追上就可以将其击伤,一旦降速无法逃脱就是个死(实际上沙恩也是蒸汽管线被打坏造成降速被英国人追上围殴致死的)。
迷你踢馆
问:反坦克地雷非那种反侧甲雷,就是埋地下那种,有破甲战斗部的吗?还是全都是爆破战斗部的
有,德国的at-2地雷就是破甲弹的,比爆破型的小很多。
图:反坦克地雷有两种,一种炸履带,一种炸车底。这是反履带的型号,采用压发引信就可以。
图:用破甲弹炸车底的反坦克地雷,因为破甲战斗部的要求,必须采用较长的圆柱形雷体,而不是扁圆型的。
问:堂主大人,一直不明白军改以后不是变成五大战区了嘛,怎么现在还有所谓西藏军区、南宁军区之类的?
这些都是省军区,只是比较重要的前沿省军区而已
问:1939年9月,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苏联也向波兰发动了进攻,造成了与德国瓜分波兰的事实,其边境线也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那么请问无所不知的堂主,为什么在1941年6月,是布列斯特要塞承受了德军的第一波攻击?从地图上看,它应该离新的苏德边境还很远吧?
布列斯特要塞就是隔着布格河和德占波兰相望的啊……那里就是国境线。
图:布列斯特要塞是沙皇俄国和苏联的重要军事要塞,1833年开始从布列斯特城区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建成。因为沙俄曾长期占领波兰,所以这里长期归属沙俄。1939年,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会师,已经占领该要塞的德军古德里安部根据协议从这里撤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