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报国一生为工农,曾与周恩来一起共事,3
李慰农,1895年出生在安徽巢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立志要做一个像孙中山一样报效祖国的人。随后,十月革命爆发,中国如约而至迎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李慰农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他很兴奋,也很好奇,从此他就成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等人的忠实信仰者。
李慰农
1912年,李慰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芜湖第二农业中学。其实李慰农的原名叫李尔珍,他也是在这个时候将名字改成了李慰农,“慰”谐音“为”,“慰农”即“为农”,已示志向。五四运动爆发后,李慰农作为学生运动的一员,积极参加各种运动,振兴中华的愿望一直在他的心底燃烧着。
和周恩来等人一起共事从芜湖第二农业中学毕业后,1919年他被安徽华法教育会录取,与蔡和森,尹宽等人去往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6月,李慰农和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等十八人在巴黎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慰农随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23年,其他成员选举周恩来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而李慰农则为总支部的成员。李慰农还参加了“共产主义研究会”并用书信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感言,由于他的见解独到,所以大家都叫他“农民博士”。
举行各种罢工,为青岛工人谋取更大的利益李慰农在法国的这段时间,他积极的维护党和国家关于旅欧支部同旅欧国民党做派建立统一战线的指示,而且还支持并且协助周恩来对支部的筹建工作。
1925年,李慰农奉中央的指示回国,同年四月,他被派任到青岛工作,他深入产业工人集中的红方村,建立四方支部,并任书记。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和组织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工会组织,办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等。
四月十九日,李慰农发动四千多名大康纱工人举行罢工,发布《青岛大康纱工厂全体工人泣血书》,并且提出承认工会,增加工资,保护未成年工,女工及对待工人一律平等的十六项复工条件。六天后,罢工的工人达到18000人。
4月29日,他接任青岛市委书记一职,随后将市委机关由湖南路秘密迁到了下四方村,就近领导工人罢工的斗争。发动胶济铁路工会和四方机工会的援助,后又动员学生成立罢工后援会捐款救济。
他还争取青岛《公民报》特批工潮专栏,报道罢工斗争的情况,以此来揭露日本人的无耻,和压迫工人的罪行等。5月10日,日本政府被迫签订了工人复工的条件。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
李慰农被捕后住的地方
5月29日,日本帝国伙同张宗昌洗劫了青岛,即青岛惨案。李慰农随后发动积极分子在青岛等地揭露日本人的罪行,并发动募捐,慰问受伤和罢工的工人兄弟。6月5日,他领导多名工人冲破日本人的封锁,举行游行示威,同时发动全市工人集体大罢工。
6月17日,三万青岛市民举行大会,后成立青岛各界联合会,统一反帝斗争的行动。不久,他又组成青岛市总工会,并发动农民参加工农联盟。七月中旬,大康,隆兴等地的工人举行了第三次罢工,反帝浪潮席卷了整个青岛。
7月26日,李慰农向工人们布置完接下来的应变工作后,在返回四方村的途中,不幸被北洋军阀抓获。尽管敌人是怎样的对他拳打脚踢,对他如何的酷刑折磨,他都不慌不乱,镇定自若。当敌人逼他说出他的同伙时,他坚定有力的说,“青岛的工人全部都是他的同伙”。
敌人见李慰农是个硬汉子,留着他不仅没多大作用,还会再一次引起工人,农民,市民等的罢工。所以,7月29日,北洋军阀将李慰农秘密处死。终年30岁。
游行示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李慰农的一生只活了短暂的30年,但是他“报国一生为工农”的精神一直活在青岛人民及全国人民的心里。有些人死了,可是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可是他已经死了,为人民英雄李慰农致敬。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