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布衣天子朱元璋功成之后屠戮有功之臣,有一人


少年朱元璋一贫如洗竟无力安葬父母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传奇皇帝。当过农民,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就是这样一个饱受磨难的人最终成就帝业。关于他的故事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功成名就之后把开国功臣屠戮殆尽。胡惟庸,刘伯温,徐达等,这些怀揣经天纬地之才在朱元璋困难之时给过他帮助的人最终也难逃朱元璋之毒手。但唯有一人,生前朱元璋无数次提及欲报恩,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义惠候”其子也风光一世。此人便是刘继祖。

少年时期朱元璋曾为大地主刘德家放牛,十七岁时一场瘟疫夺走父母的生命。彼时的朱元璋早已家徒四壁,连至亲的一副棺材也买不起。自古为人孝义为先,即便做不到风光大葬,也得有一副完整的棺材让父母入土为安。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地主刘德,甚至不惜下跪相求。


布衣天子朱元璋功成之后屠戮有功之臣,有一人


然而故事后的地主大多更看重利益,刘德也是如此。面对面对落魄的朱元璋兄弟二人,面对这个曾为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刘德没有一丝的额隐之心。残酷地拒绝朱元璋所求,无情地把朱元璋赶出家门并且冷言嘲讽。

就在朱元璋求告无门绝望之际,刘德的远方亲戚刘继祖闻听闻了朱家兄弟的事情,有感于兄弟二人在贫苦之中仍不忘孝道,便向朱元璋伸出援手。刘继祖并且斥责朱元璋说:“为何不早些告知于我?”。

随后赠与棺材与一块地让朱元璋好安葬父母。赠与一副棺材一块地也许在刘继祖这样的大户眼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在年幼的朱元璋心里留下一辈子难以忘怀的恩情,这一记便是一辈子。


布衣天子朱元璋功成之后屠戮有功之臣,有一人


功成之后,不忘葬父之恩

随后的年月,朱元璋四海漂泊,做和尚求生,做乞丐求食。终于在二十五岁之时参加红巾军起义迎来人生转变之机。凭借自己聪明机智和勇猛作战朱元璋慢慢开始崭露头角。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来大贤皆如此。功成名就之后的朱元璋怎能不惦念那个曾在穷途末路之时给予自己希望的恩人?

无论是在刀枪剑雨还是矢石交加朱元璋心心念念地想见年少时的恩人刘继祖以求报恩,然而战火四起再加上东奔西走地厮杀活下来已经不易,更何况想见一个相距千里的人。虽屡屡派人前去打探却总是杳无音讯。

朱元璋名声鹊起之后,一个名叫刘秀的年轻人找到了他。刘秀是刘继祖之子,刘秀告知朱元璋刘继祖夫妻已亡多年,朱元璋潸然泪下。功名未成而恩人不在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朱元璋说:“其人虽丧其子尚在,恩不可绝。”

从此朱元璋把刘秀留在身边视如己出,更甚于亲儿子一般宠溺。即便是至亲上战场冲锋杀敌朱元璋也从未因情劝阻,独独刘秀——朱元璋是万万舍不得让他去冒险。

往后朱元璋一鼓作气覆灭元朝称帝,国号“大明”。次年衣锦还乡祭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其子刘秀承袭爵位且爵位世袭罔替,赐田百顷金银无数,子孙世代入朝为官。


布衣天子朱元璋功成之后屠戮有功之臣,有一人


听闻朱元璋回乡,当年刻薄到无以复加的地主刘德吓得魂不附体。刘德做梦也想不到当初的放牛小儿如今已是九五至尊。回想昔日剥削朱元璋不禁汗毛直立,如今朱元璋已是天下之主弱追究当年之事还不得株连九族?

听闻召见时候刘德双脚发软脸色煞白跪在朱元璋面前痛哭忏悔。而朱元璋也很大度并未给予责罚。朱元璋说:“彼时尔之所为皆人之常情,朕且不料吾终成天子,何况尔乎?”遂赐田免其赋税。

虽说朱元璋并未处罚刘德,但刘德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对朱元璋好一些,倘若当时能伸出援手,如今岂不高官厚禄风光无限?往后余生里刘德悔恨不已,最后郁郁而亡。

晚年朱元璋猜疑心渐重,战功赫赫的功臣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唯独只有刘继祖之子刘秀享尽荣华富贵,即便朱元璋的亲儿子也未曾这般受宠过。即便是朱元璋驾崩之后的两百余年,刘继祖的子孙后代仍旧被朱家奉为上宾直至明朝灭亡。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