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凭什么这么强? 看看人家军队的“战斗素质”
在传统的封建王朝中,和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打的有来有回的那叫要数唐朝,立国两百多年,周边的民族挨个打了一遍,双方之间互有胜负。不过和这些游牧民族的战争大多数是边境冲突,如契丹、薛延陀等,虽然大战不断,但其实对中原王朝政权根基影响不大。就算是当时强大的突厥也是如此,虽然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毕其功于一役,但其实唐王朝也只是将突厥当成一个骚扰边境,经常打草谷的游牧民族。
吐蕃军队
真正让大唐王朝感觉到灭国危险的还要数立国时间和他们差不多的——吐蕃。从大非川之战开始到唐朝灭亡,双方之间一直缠斗了200年。而真正让大唐王朝对于吐蕃忌惮的不但是因为他们曾经攻破长安,而是他们三番两次攻破长安,而且和北方游牧民族喜欢抢了就跑不同,吐蕃是想要真的取唐朝而代之。《旧唐书》记载:
西戎之地,吐蕃是强。蚕食邻国,鹰扬汉疆。叛乍服,或弛或张。礼义虽摄,其心豺狼
吐蕃疆域
从现在的地理和经济发战上看,我们很难想象那偏居于青藏高原的吐蕃为何会如此强大?
其实在唐代的时候吐蕃的气候和环境还没这么恶劣(参考唐代的经济中心在陇西和河西)。所以他们的经济发展不弱于唐朝,而且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居高临下攻击唐朝,而且严酷的高原环境高原氧气稀薄,长期居于平原的唐朝人很容易患上高原反应,而且进攻吐蕃的战略成本很高。《旧唐书》中唐朝名臣魏元忠就这样形容吐蕃:
皆言吐蕃战,前队尽,后队方进,甲坚骑多,而山有氛瘴,官军远入,前无所获,不积谷数百万,无大举之资。
当然除了经济和地利等因素之外,能让他们敢和大唐在西部硬刚200年的还有他们的军事实力,而支撑起他们军事实力的正是他们的部落军事制度。
军事动员能力
吐蕃虽然是农耕政权,但其发展还是相当于中原社会的奴隶制晚期。主要还是和北方的突厥和契丹一样的部落社会,在松赞干布统一了吐蕃之后,他将这些部落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将每一个部落分为“东代”,其实就相当于千户,这些东代有自己的酋长称之为东本,在平时实行军政一体的政体,东本在没有战事征召的时候,把关东代内一些军政事务。这些以东代部落为基础序列的军事行政组织在攻城略池、驻守要塞中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
现拉萨(以前吐蕃的国都)
除了部落制的军政一体之外,和唐朝的府兵制相似,他们的军队也是义务兵制度,即成年男子都要有被部落征集打仗的义务,平时东代会组织青壮进行组织生产活动,而到了战争时期,这些人都要上马作战。这些作战也是各个部落自行组成军队,由东本带领,听从赞普(国王)或受托大臣的统一指挥。吐蕃人虽然还是农耕政体,但是相对于中原的府兵军事训练只是每年由折冲府定时展开的形式主义式应付练兵,他们的军事训练则是偏向于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将其融入生活之中。
吐蕃社会生产壁画
虽然吐蕃人也是战时为兵,在平时的部落生活中,会对每一个青壮男子灌输保卫部落的使命(难道这是“为了部落”这个词的最早由来吗)。他们把军事训练融人骑马、打猎、射箭等在战场上所必备的技能。甚至这些训练还包括对于后勤、运输和口粮生存等科目上。将每一个青壮都培养成一个战场多面手。而且和古希腊相似、标枪、长跑和摔跤等军事技能也用于他们的业余休闲和运动之中,光体格上他们就比中原的府军更具身体优势。这些军事训练让吐蕃形成了完善的展示动员体制,在很多局部战场上都能保持对大唐军队的数量压制,大非川一战中,吐蕃就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几十万人,一举打败了薛仁贵的十万远征军。《资治通鉴》记载
“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馀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馀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
除了在日常的训练中外,吐蕃人还采取正辅兵制度,一个武士会带上一个仆人,武士作战输出,而仆人则是后勤辅佐和粮食辅助(很多史书说吐蕃人打仗不带军粮,打哪抢哪这个描写其实是不太正确)。
吐蕃军队出征
奖惩制度
和古代秦国军队一样,尚武的吐蕃人对于军人的地位很看重,都是一人从军,全家光荣。在对于军队的奖惩制度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对于战场表现勇敢的士兵则是奖励田产和奴隶,临阵脱逃士兵会被永远唾弃。并且在社会风气的氛围下也形成了尚武的风尚。《唐会要》就记载
“以累世战没者以为甲门。临阵奔逃者。悬狐尾于其首。表其似狐之怯”
在奖励方面,吐蕃人是精神和物质奖励齐上阵:对于上阵作战的吐蕃人来说,战争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加官进爵,但凡作战下来有军功的士兵和军官会根据品级进行授田和牛羊,而且这些奖赏不仅是给活着的人,阵亡的将士也是能得到赏赐,所以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往往是前排死后后排义无反顾跟上。除了物质奖励之外,他们还对于作战有功的勇者,赐虎皮,同时在这些勇者门前,立上甲门,以让后世荣光,常常有的将门之间都是如此。对于一些大将,赞普也会立上一些石碑,歌颂他们的勇敢和作战勇猛。
吐蕃武士雕像
有奖就有罚,对于一些临阵脱逃者,吐蕃人也会执行他们的战场纪律,斩杀逃兵,而且在战后还会进行清算,这些逃兵的家里人或者本人会被赐穿狐狸皮,让全部落人员嘲笑,用来讽刺和羞辱这些人。
结语
虽然吐蕃人和唐朝比还处于奴隶社会,在其成熟和适用的军政一体化管理,让他们在和大唐的交锋中占据了西域、中亚和河西走廊地区,这种军事制度让他们能保持强盛的持续作战能力,全民皆兵也降低战争成本。这种奴隶贵族军事制度,相对于农耕民族的职业兵制度,无论是在兵员的训练和动员上都有强大的优势,不落东代制,对于下层士兵的凝聚力更强(偏向于清末湘军、淮军的父子兵)。
这种制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就是一旦普赞一旦势弱,这些部族之间就要闹事,因此吐蕃的历史经常发生内乱,主要就在于赞普对于这些部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而且军事部落制,让他们在协同作战上很弱,不同属的部落经常发生内讧,从而影响战争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