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后第二系列主战坦克——M1系列主战坦克
1981年9月,美国利马坦克厂和底特律坦克厂开始小规模生产M1坦克,到1985年2月全面结束,一共生产了2374辆,以后转向生产改进型M1坦克和换装120毫米滑膛炮的MIA1坦克。1988年春季,美国陆军曾考虑把该系列坦克的生产总数提高到12000辆,以取代所有M60系列坦克。目前,M1主战坦克主要装备美国陆军,M1和改进型M1主要装备在美国本土,而驻欧美军装备M1A1坦克。
M1系列坦克是典型的炮塔型坦克,有4名乘员。车体前部是加强舱,中部是装甲战斗舱,后部是动力舱。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配有3具整体式潜望镜。闭窗行驶时,驾驶员半仰卧驾驶坦克,夜间驾驶时可把中间的潜望镜换成AN/VVS-2微光夜间驾驶仪。
驾驶员两侧是用装甲板隔离的燃料箱和弹药用以保护车组人员的安全。旋转炮塔位于车体中央,其结构特点是低矮而坚固,几乎与车体一样宽。炮塔和车体各部分装甲厚度不均,最厚达125毫米,最薄为12.5毫米,相差10倍。
装甲钢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厚,为50毫米~125毫米。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车长位于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舱门上安装有1具可旋转的潜望镜,舱口有一环形机枪架。
著名的贫轴装甲从1988年6月开始正式装备M1A1主战坦克,极大地增强了坦克的防护性能,并最先装备驻欧美军。该坦克安装贫轴装甲的部位是车体前部和炮塔,贫轴装甲在两层钢板之间。
加装这种贫轴装甲后,M1A1坦克车重从57154千克增加到58968千克。这种新式贫铀装甲的密度是普通均质钢的2.6倍,经特殊生产工艺处理后,其抗拉、抗布清强康可提高到原来的5倍,因此组克整体护力大为提高,能同时防御动能弹和化学能弹的攻击。
目前M1坦克唯一不能满足研制大纲要求的是履带寿命,现装在M1/M1A1坦克上的T156型履带寿命是1300千米~1800千米。为了提高履带寿命,降低作战供应费用,美国已研制了新的XT158H型履带,目前已换装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