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航发巨头遭滑铁卢,顶级发动机无人接手:
古语曾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并非每一个实力超群的个体或是企业都能遇到合适的机遇,因此,“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价无市”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近年,曾经的航发巨头——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便陷入了这般进退维谷的艰难境地。
这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罗罗”的公司创办于1906年,历史悠久且实力深厚,罗罗家的航空发动机几乎等同于业内的金字招牌,各类军用、民用飞机的航空装置都少不了罗罗的设备。
除此之外,罗罗与大名鼎鼎的“波音”系列也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合作状态,在行业内可谓地位超然。
然而,这家航发业的百年老店在近年却再难重现往日荣光,随着与波音最新客机计划的合作以“开发进程不合拍”而告终后,仿佛触发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效应,产品销量不佳的问题日益加剧,甚至连罗罗潜心研制多年的“超扇”技术也陷没有合适的机型可用于装载。
罗罗因何而陷入危机,又将何去何从?
仔细观察近年来客机市场的发动机选择方向,我们不难发现罗罗的衰败其实早有苗头。在客机业不分伯仲的波音、空客两巨头都正有意无意地降低自己与罗罗的合作密度。
以目前的进行中方案而论,波音的下一代客机或是锁定通用电气航空公司的发电机,或是在CFM公司和普拉特间展开激烈竞争。曾经最为稳定的合作伙伴罗罗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已悄然出局,销声匿迹。
而在空客集团的发动机选择上,自始至终与罗罗的关联都并不是特别大,唯一一款与罗罗联袂启用的A350XWB发动机虽然性能一如既往的优越,但是销售成绩惨淡,这无疑也会动摇合作伙伴的信心。
总体而言,空客同样将竞争机会留给了CFM和普拉特,这两家新秀公司势头正猛,不遗余力地扩张着自己的商业版图。相形之下,罗罗虽然仍有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品牌效应却已显现出后继乏力的势态。
在欧洲市场难以争夺的大趋势下,罗罗是否会与中国达成合作便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中方市场看似是一条安全保险的退路。
但实际上,罗罗即使想要拓展东方版图,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以中国商飞C919窄体干线客机为例,虽然目前只是在试飞阶段,但是在发动机的选择上也基本锁定了CFM企业。
种种迹象综合表明,在全球的航发市场上,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已被彻底边缘化。
在这样尴尬的情况下,罗罗也并未坐吃山空,而在积极地寻找出路。权衡利弊之下,带着“超扇”技术投向中方成为了一线生机。中俄双方合作研发的CR929大型客机正需要一个强大的动力系统。
虽然在中国市场,CFM仍占据一席之地,但罗罗的“超扇”对于大飞机计划显然有更大的帮助,携手中方拼出一条生路,未尝不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对于中国而言,CR929大型客机虽然处于顺利的研发进程之中,但是尚未在国际打出名声,波音与空客两座大山盘踞在山巅之上,阻碍了中国客机的登顶之路。
如果有“超扇”的加持,中国宽体客机的未来前景必将大有改观。这项技术声称能够节省25%的燃油,成本下降,盈利额自然能大幅增长,向波音与空客发起强劲的挑战。
其实随着中国近年来制造水平的不断进步,在客机市场的竞争力早已水涨船高,只是囿于波音与空客的市场垄断,这才无法发迹。如果有罗罗作为可靠而有技术的合作伙伴,打破桎梏并非空口白话。
如果罗罗能同意技术的部分转让,中国航发甚至能实现数十年的飞跃。对于罗罗而言,这也是一个最好的过渡平台,在辅助中国客机进步的同时,自家的“超扇”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随着中国宽体客机口碑上涨,罗罗必将挽回声誉,重新打开销量。
选择与中国的CR929大飞机项目合作,对于罗罗与中国客机而言都是较好的方略,但也并非毫无弊病。这个权宜之计的首先阻碍在于时间。CR929大飞机项目虽然已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但首飞要得到2025年,这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罗罗来说,无疑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除此之外,机体性能的提升程度也是必须要考量的一个因素,虽然结合罗罗的“超扇”技术会使得CR929客机的性能得到提升,但与波音787和空客A350XWB相较,只能算是各占胜场,而并非质的飞跃,自然也无法一鸣惊人。在性价比的选择上,中方仍需仔细斟酌,毕竟一台优秀但并不出类拔萃的发动机,是不能保证客机优秀与商业成功的。
针对以上两点弊病,如果罗罗愿意做出两个让步,那么还是有解决的机会,其一是管制的让步,以现有规制而言,罗罗的发动机只能用于客机方向,如果能开放军用的管道,再加以“超扇”的部分技术转让,罗罗眼前的困境就将迎刃而解。
遗憾的是,结合综合条件分析,这样的让步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罗罗刚刚脱离欧洲航发阵营,与中方尚未建立彼此的信任基础,双方的合作密度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达到质变的程度。
如此情状下,要求罗罗将全盘身家托付,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危险永远与机遇并存,对于中国客机与曾经的欧洲航发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而言,未来十年都将是一个创造辉煌的契机,波音新系列客机一再拖延、事故频发,这无疑为罗罗与中国CR929大客机创造了机会。
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囊括波音NMA系列尚未根植的市场,中国客机与罗罗公司也将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是否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还要看未来二者的协调与合作。
文/趣史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