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宝玉好了那么多年,为何没有怀孕?林黛
作为钟鼎簪缨之家,贾府的丫鬟多达百人,而在这些人中,有头有脸的不过寥寥几位,袭人则属于其中一位。
贾府的丫头,多数是家生子,而袭人则是例外,因早年家中贫困,老子娘快饿死了,才将其卖来贾府为奴。就像贾政说的,贾府素来宽待下人,没有朝打暮骂,难得的是吃穿和主子一样,对于自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袭人而言,进入贾府如入天堂。盖因此,袭人才会“服侍贾母时,眼里心里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时,眼里心里又只有一个宝玉”,这绝不是忠诚,而是相机行事,因时制宜,为了在贾府众丫环中脱颖而出,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袭人服侍贾母期间,温顺平和,老成持重,深得贾母喜爱,故将其与了爱孙贾宝玉,自此,袭人成为了贾宝玉身边的首席大丫环。而为了得到贾宝玉的宠信,袭人不仅在其生活起居上尽心竭力,更连“云雨情”都大方尝试,真正做到了“卖身投靠”。
在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至宁府赏梅,因午间困倦,被秦可卿携至自己房间安歇,在这短短的午睡时间,贾宝玉神游了太虚幻境,梦中除了品茗饮酒、阅册闻曲,更与警幻仙子之妹共试云雨情,及至被夜叉惊醒,大腿处已经一片冰湿。
那么袭人和宝玉初试后,又维持了多久的亲密关系呢?在第七十七回,晴雯被撵当天夜里,袭人问及宝玉如何睡,后面有一段文字写道:
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
彼时历经宝玉初试,大概有七八年之久,以袭人近两年才疏远宝玉计算,二人自初试后还有五六年是在狎昵的。然而,为何与宝玉好了这么多年,袭人还是没能怀孕呢?
关于这个问题,林黛玉嗔骂宝玉的四个字,完全就能解释。
在第二十三回,宝玉与众人入住大观园,在和众姐妹成日弹琴下棋、吟诗作画一段时日后,便意兴阑珊,坐卧不安起来,茗烟深知这位二爷的心事,便从外面淘来一堆野史外传,宝玉看后爱不释手,视若珍宝,有一日持到沁芳匣边桃花树下细玩,不想被黛玉发现,二人共读了《西厢记》,黛玉读后只觉辞藻警人,满口余香,被深深吸引,期间宝玉问起黛玉这书如何,黛玉只是点头,宝玉一时情起,笑道“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此言出自《西厢记》,是张生和崔莺莺表达爱慕之语,而彼时宝玉和黛玉虽然个子情愫暗生,但未敢挑明,故宝玉此举不仅是违背了礼教,更是唐突了佳人,黛玉免不得恼起来,转身要走,说去告诉贾政,宝玉慌了,生平最怕父亲,若被父亲知道放着《四书》不看,看这等混账书,岂不是要棍棒伺候?便连忙拦住告饶,又是要当王八,又是落到水中,还要为黛玉驮一辈子的碑,妄言妄语。
黛玉原本也只是吓唬他,谁料他如此慌张失措,便忍不住笑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也是《西厢记》里的曲文,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也正反应黛玉对此书的认可,才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这句话的“苗而不秀”,是有出处的,《论语·子罕》中有云:“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这里的“秀”,是抽穗开花的意思,苗指禾苗,故此四字意思是:禾苗正常生长,但是不吐穗,就没有果实。此四字正好解释了袭人为何没有怀孕的原因,宝玉就是那不吐穗,不会结果实的禾苗。
那么宝玉为何成了没能吐穗结果的禾苗呢?从生理上讲,便是先天体弱,年纪又小,生育能力有限。而往大的方面来看,便是贾家的气数所致,众所周知,贾家这国公府到了宝玉一代已历经近百年,爵位等级越席越低,却无一人能凭科举入仕,反而胡作非为,奢靡自大,难免有了下世的光景,到了宝玉一代,已经是末世了,这在凤姐和探春的判词可见。而一个家族的子嗣繁情况,与其气数息息相关,贾家气数已尽,子嗣也注定凋零,故除了袭人,那些贾琏的妻妾们,宁府一边的妻妾,都无人有孕,就是这个理。
如此,袭人的不孕,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