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仍将继续改进升级,未来产量或达220架:苏
【每点新防务(1081期)·5月6日】:前一段网上盛传沈飞开始交付新批次歼-16,虽然这意味着歼-16仍然在正常量产中,但网上又出现了新发动机的利好消息,以及WS-10B发动机的成熟,似乎歼-20有了逐步转向正式量产的可能。所以就有网友猜测,在歼-20逐渐增大量产后,沈飞的歼-16可能同时在保持多年高速量产后逐渐进入尾声。可是这种推测并没有证据支撑,大概网友只是纯粹从经济角度来考量的:歼-20每架已经是天价了,如果在进入正式大规模量产后,势必对空军军费造成沉重负担,这也会相应的导致歼-16减产。
其实歼-20即便大规模量产,歼-16几年内还不至于因为空军军费不足而停产。毕竟军队在采购这样昂贵的高技术武器平台时,都是按照财政年度规划购买数量的,并不是一口气付款下个几百架的订单,这可是连军费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都不敢的“豪举”啊!一般来说空军在采购像歼-20或歼-16这样的“高档货”时,都是按照事先规划进行采购的,这才能保障每年空军有限的经费可以花到“刀刃”上。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周边战略环境突然恶化而加急采购某种特定机型的状况出现。
除了从经费上看歼-20量产不会影响到歼-16的继续生产,我们还能从二者的作战定位上得出这种猜测不靠谱的地方。歼-20众所周知是一款定位与F-22类似的“踹门”兵器,依靠的是自身超强的隐身能力、超音速飞行能力、超机动能力和超强的态势感知能力,来承担“撕裂”敌方防御网重任的“尖刀”战机;而歼-16的作战定位则是一种提供空中远程打击的作战平台,并具有很强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能够有效威胁敌方地面装甲战车、海上军舰航母、空中预警机加油机等高价值目标。所以,歼-20与歼-16是相辅相成的,甚至从数量对比上看,歼-16也应该要超过歼-20许多倍,这才能将二者的搭配战斗力发挥到最高!
歼-16生产进入尾声,意味着苏-35已没戏!其实从这则“网传消息”除了可以得出短期内歼-16还不至于因为歼-20量产就停产,但歼-20的正式量产或许会间接导致苏-35无法再被引进我国。这个结论或许比较费解,但如果加入“歼-16”这个变量的话,那就很好理解了。要知道当年我国决定花费24亿美元引进24架苏-35时,就已经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当时美国F-35A单价也不过1亿美元左右,而俄罗斯居然敢把落后F-35一代的非隐身战机也买到这个天价,这简直是在“坑爹”!但我们知道实际上苏-35均价1亿美元是包括多种项目的,比如培训、配件、弹药和采购的一批备用发动机的价格在内的,世纪“裸机”价格要比1亿美元低得多。
后来这24架苏-35在俄罗斯迅速交付后,我们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除了一线作战部队已经掌握熟练外,极有可能沈飞工程师也“同步”了解明白了。虽然当时沈飞在推出歼-16时曾被外界嘲讽为是用歼-11机体结合苏-30MKK技术“山寨”出的一款战斗机,但在逐步了解到歼-16应用上了大量我国自行研制的先进航电设备、丰富国产武器弹药、强悍的电子战能力后,就再也没人“瞎逼逼”了。但我们肯定也借鉴了苏-30MKK与苏-30MK2的一些优秀设计,同样的苏-35身上也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这种“合理推测”也成了军迷朋友做出了我们后续“不会再买苏-35”的结论。
其实空军一线部队在使用苏-35后曾“盛赞有加”,但这都被网友归为“客气”而已。毕竟网传在苏-35刚交付我军不久时,就在一次空军演习中,被我们国产歼-10C在自由空战时给全面压制死了,除了航程、滞空时间苏-35占优外,歼-10C在航电火控先进性和国产弹药性能方面都超过了苏-35,而且就在苏霍伊引以为傲的机动性方面,歼-10C都能与苏-35在近距格斗时打的有来有回,也没有逊色太多。所以,这也间接证实了俄罗斯苏-35战机在叙利亚用OLS-35红外传感器“锁定”F-22的消息水分颇多。这样的性能除了在歼-16产量爬坡时可以弥补一下我们一线对抗先进战机较少的空档外,其实并不可能达到我国当年引进苏-27时的同样规模。
歼-16是否停产不取决歼-20所以这24架苏-35除了继续在一线当“替补”外,顺带着也能在经济上支援一下俄罗斯。当然,苏-35在技术上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对其深入研究也能促进我国技术的发展,或许作为苏-27深度改进型的技术底蕴,有利于我们研制歼-16改进版时进行参考。而这种“借鉴”,也恰恰是导致苏-35彻底断绝了我国继续采购的原因。毕竟我国空军每年的采购经费是有限的,还达不到美军那样“财大气粗”,钱要花到刀刃上的后果,自然是优先保障歼-20、歼-16这些“急活”的。所以,未来像为了支援俄罗斯经济而采购苏-35的事,恐怕不会一而再的出现。
这样就有了前面“歼-20的正式量产或许会间接导致苏-35无法再被引进我国”的结论,其实在现在歼-16第六批次交付后,估算也不超过180架,这个规模与美国空军F-15E的数量还差不少,估计要想与之持平还需要再来几个批次达到220架的总数。但或许那时歼-16可能就会出现新的改进版——虽然有可能歼-16目前这几个批次中就已经有了不少小升级,但大型号的变动无疑更令人激动!
末尾,还是那句话:歼-20的量产不是导致歼-16停产的原因。歼-16虽然不是第五代隐身战机,但在可见的未来,包括美国空军在内的空战模式中,大量非隐身战机依旧是主力,只不过辅助以有人驾驶的第五代或第六代战斗机作为“尖刀”使用,而大量无人机群将是左右战局的一股“奇兵”。在这种搭配模式下,大载弹量、对陆海空都威胁巨大的歼-16肯定有存在的硬道理。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歼-20不管如何量产,歼-16或许还会有几十架的产量,后续是出改进型还是直接停产,这就要看当时的国际战略环境而决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