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相信许多年轻的朋友,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能够看到邮票这样东西了。当今社会的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手机电脑等现代智能工具已经大大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虽然生活得到了便利,但是许多年以前常见的东西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消失了,邮票就是其中之一。

在信件还是主要交流工具的年代,邮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备物品。邮票就相当于邮费,不同的邮票具有不同的价值,只有贴上邮票信件才能被寄出。当然这只是邮票的使用价值。在以前,一般一张邮票只要几毛钱。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但是邮票除去使用价值之外,还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许多收藏家的眼里,它是作为一个独特的收藏门类存在的。价值几毛钱一张的。小小的邮票,因为被赋予了收藏价值,它的价格可能会飙升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

可能有的人会奇怪,就算有人愿意收藏,为什么它的价值会翻这么多倍呢?那是因为邮票的版式是经过有名的艺术家设计的,而它的印刷数量、年份也不是随随便便决定。大家设计的邮票几乎就相当于他的作品,受到追捧和收藏自不必说。

有的邮票还因为年份特殊,数量稀少,而变得珍贵。邮票升值的原理大概可以等同于红酒,这样说来,他的价值就易于理解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刊印了许多具有纪念价值的邮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许多元素可以作为邮票设计的素材。比如十二生肖主题就可以根据年份的不同进行刊印。这一类型十分受到邮票喜爱者的欢迎。

中国曾经在80年代刊印过一套生肖猴为主题的邮票,销量却并不理想,最后还是由一位邮票员自己出面买下,40年过去,后续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一、小邮票的大历史

邮票虽然很小,但却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政治经济文化特色。可以说是以方寸之地彰显一国风貌。也无怪于许多集邮爱好者为之疯狂。邮票的背后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

大概180年前,邮票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事物在当时的英国悄然诞生。当时它还被称为黑便士,促使它产生的人叫做罗兰希尔,因为设计了黑便士,维多利亚女王赐予了她爵士爵位,他本人也被称为邮票之父。这样看来邮票的历史非常的悠久。

邮票在中国的产生并不十分滞后,在1878年,也就是邮票产生的30年之后,清政府就发行了自己的第1张邮票,叫做大龙邮票。这就是中国的第1张邮票,现在已经十分稀有,不知道谁有幸能够收藏。

新中国成立之后,邮票的用处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在刊印邮票方面,政府也十分积极。请了许多画家书法家来设计主题邮票。这些邮票是真正的艺术品,也历史的记录。

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而举办了一场大型主题邮票展,名为“中国巨变”。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游客观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当时的照片。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了解了关于邮票的历史之后。我们就来讲讲开头的那个关于邮票的故事。买了邮票之后的邮票员,究竟怎么样了呢?

二、无人问津的猴票

在1980年代,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初创期,还没有迈开步子的中国经济并不十分发达。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所以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不是十分的强烈,几分、几毛钱的邮票钱。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怎么轻松的支出。

而政府每一年都会发行邮票。但实际上,有的时候是根本卖不出去的。而很多邮票都是请当时著名的画家设计的,这些画家的作品千金难求,但设计的邮票有时却无人问津,实在有些辛酸。

1980年发行的一套猴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番光景。这套猴票特别请了国画大师黄永玉先生创作的,从雕刻到印刷全部都制作精良。而国家考虑到百姓的经济水平,还特别将邮票的价格下调到8分钱一张,但是依然很少有人购买。

一位姓秦的邮票售卖员手中的邮票就面临着大量滞留的情况,但是售卖的邮票是有指标的。当时完不成单位派发的指标,并不是扣钱那么简单,也许会面临失业的风险。秦先生手中还剩下15套邮票,这些邮票合计起来价值将近百元。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以当时的薪资标准来看,100元算是一笔不菲的数目,对他一个普普通通的邮票员来说就更是如此。尽管十分不情愿,但是无奈之下,他还是自己花钱将剩下的邮票全部买了。

一个普通的人家,谁也用不了这么多邮票。秦先生买了这些邮票之后,就把他随意的搁在了家里,这件工作中的小事也逐渐遗忘。转眼之间40年过去。物价工资不知翻了多少翻,被秦先生遗忘的邮票,竟然起到了大作用。

三、几十块的邮票,上千万的财富

从古至今投资古董的人都非常多。每一个收藏家都希望自己收藏的物件能够价值倍增。但这种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秦先生也无法想到自己100元购买的邮票,竟然能够增长10万倍的价值。所以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不一定没有依据。

秦先生有两个儿子,很快大儿子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但是秦先生作为一个邮票员并没有多少积蓄,他为大儿子的婚事而发愁,这个时候有人跟他提到了有很多集邮爱好者愿意出高价购买邮票。

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数10年前购买的那15套邮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把那套猴票拿出去售卖,没想到竟然卖出了20万元的高价。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家里的困难一下子就得到了解决,之后秦先生又卖出了一套邮票,这套的价格就更高了,卖出了30万元。秦先生这一合计,自己手里剩下的这十几套邮票竟然价值几千万。

突如其来的财富让人惊喜,但是秦先生并没有急着卖了它们,或许是相信这些邮票能够继续性升值吧!好在秦先生并不急功近利,相信邮票以后一定会继续升值。

结语

秦先生收藏邮票的小故事,其中有很多的偶然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低价买入这么多的邮票,在等着其价格升值如此高的时候卖出。而且现在市场上的邮票真假难辨,各路邮票售卖者和收藏者,鱼龙混杂。

对于刚刚入门的人来说,还是要谨慎为好。如果真的想入手邮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和研究,同时可能也要做好上当受骗的准备。像秦先生这样的好运,并不是人人都会有。

在关注邮票经济价值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欣赏的是邮票的艺术价值。是因为有人能够欣赏它的艺术性,才抬高了他的经济价值。如果只关注利益,那么就是本末倒置。对于邮票收藏业来说,这种本末倒置,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

40年前,一位邮票员没完成销售任务,自己买下

我们收藏邮票,大可采取一种放松的心态,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欣赏邮票背后的历史故事。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使用邮票的那段日子越来越遥远了,可能以后年轻的一代已经不熟悉邮票的用处,我们收藏就是为了记录,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

让邮票带我们穿梭时光,回到过去的那段日子,也许才是收藏的意义。

参考资料《中国邮票的发展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