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装甲部队里的多面手, 生产于捷克斯洛伐克的
如果说起二战里的德军装甲部队,估计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他们的那些德国动物园。确实,这些以动物名字命名的德国坦克,个顶个都是盟军和苏军心中永恒的梦魇。当然,这也给了后世一个观念,那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都是这些德国动物。但实际上德军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有相当一部分是38T轻型坦克,而这种坦克其实是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
所谓的38T坦克,其实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生产的Ltvz.38轻型坦克。这种轻型坦克由捷克斯洛伐克的ČKD公司研发,其目的是为了替换老旧的Ltvz.35轻型坦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捷克斯洛伐克曾经从英国进口过Mk.V轻型坦克,但因为性能过于差劲,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没有继续进口。而是在摸透了其原理之后,生产了Ltvz.34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充其量只能算练手之作,因此也算不上什么。

而捷克斯洛伐克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就是Ltvz.35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可以看做是Ltvz.38轻型坦克的前身。Ltvz.35轻型坦克战斗全重11吨左右,乘员为4人,装甲厚度为8至25毫米。主武器为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可发射穿甲弹和榴霰弹,辅助武器则为一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如果放在当年的话,这种Ltvz.35轻型坦克已经算的上是优秀坦克的代言词了。只不过它的性能对比捷克斯洛伐克军方的构想而言仍旧不足,所以才有了后继车型Ltvz.38轻型坦克。
Ltvz.38轻型坦克相比于Ltvz.35轻型坦克,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动机部分,它采用的是Praga EPA 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功率提升到了126匹马力。相比于过去Ltvz.38轻型坦克的120匹马力提升不大,但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提到了许多。悬挂装置采用的是平衡悬挂装置,每侧4个大直径负重轮,并配有片状圆形弹簧。考虑到发动机和行动装置的提升,它的最大公路时速为42公里,最大行程为250公里。

而在武器方面,Ltvz.38轻型坦克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使用的依旧是37毫米坦克炮,这种反坦克炮的倍径为47.8,考虑当时坦克发展的整体环境,那这门坦克炮也算是威力尚可。至于装甲方面,Ltvz.38轻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最厚处提升到了30毫米,但最薄弱处仍就只有8毫米。虽然比Ltvz.35轻型坦克提升了一些,可因为装甲结构仍旧是铆接装甲,所以相比于焊接装甲要差一些。
不过这并不妨碍Ltvz.38轻型坦克成为一款优秀的坦克,因为它的整体设计非常优秀,细节优化也极为出色,所以它能在战斗全重9.5吨的前提下,超越战斗全重11吨的Ltvz.35轻型坦克。在长达四个月的坦克测试里,Ltvz.38轻型坦克的行驶里程超过5000公里,其中还包括了1500公里的越野测试,综合性能表现十分良好。故此,Ltvz.38轻型坦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的新锐单位。

但是因为慕尼黑阴谋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被德国彻底吞并,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备就被编入了德国之中,Ltvz.38轻型坦克也不例外。德国陆军对于Ltvz.38轻型坦克的性能非常满意,认为该坦克超过了他们的二号轻型坦克,甚至能与三号中型坦克的早期型号匹敌。于是德国陆军就命令ČKD公司继续生产Ltvz.38轻型坦克,并将其改称为了Pz.Kpfw. 38(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8T轻型坦克。
可以说38T轻型坦克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不可多得的补充坦克,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提升了德国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在早期的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里,38T轻型坦克都是表现优异,无论是可靠的性能还是极佳的机动性,都是让波兰和英法坦克望尘莫及。虽然在火力上有时可能略显不足,但是良好的机动性回避了许多问题。所以在1939年至1940年,38T轻型坦克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坦克之一。

不过到了1941年开始,38T轻型坦克就显得疲软了,因为在苏德战争开始后没多久,自信满满的德军装甲部队就遇到了苏联坦克部队。面对苏联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德军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不是对手,38T这种轻型坦克就更是不行了。许多38T轻型坦克就在和苏军坦克部队的交战里,被打成了一团燃烧的废铁。
也因此许多德国坦克兵就表示38T轻型坦克是无用的坦克,一些幸存至在脑后的德国王牌坦克车长也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大骂38T轻型坦克。比如《泥泞的老虎》的作者奥托·卡尔尤斯,他就曾大骂38T轻型坦克的火炮脆弱无用,而且装甲都是劣质的捷克钢材。原因无外乎是他曾驾驶过38T轻型坦克,并且在战场上被一辆T-34中型坦克从侧面击穿,险些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导致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说法某个角度上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同时期德国是遇到了T-34坦克危机,德国当时几乎没有能与之对抗的坦克。而38T坦克又是在这个时候扛起了重任,任由德军对其进行改造。或是将坦克炮更换为苏联的1937年式反坦克炮,或是干脆采用开放式固定炮塔,然后装配一门苏联的76.2毫米加农炮。通过这种方式,德军还能有可堪一用的自行反坦克炮使用,其诞生的也就是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
虽然这种改装属于战地改装,可实用性却是真真切切的。在1942年还没有黑豹中型坦克和虎式重型坦克的时候,黄鼠狼自行反坦克炮这种改装货也是宝贝疙瘩。早期使用苏联76.2毫米加农炮时性能或许一般,但后期使用了德国自己的75毫米40倍径坦克炮之后,威力就进一步提升,几乎成了早期苏联的T-34/76中型坦克的克星,有力的帮助德军抗击苏联的坦克部队进攻。

当然了,这种开放式炮塔的设计肯定是不安全的,搞不好一个燃烧瓶丢准,里面的人就成了德国烤肉。因此在德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式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之后,38T坦克似乎又显得无用了。直到1943年末,德国因三号突击炮的生产线瘫痪,而改为使用38T轻型坦克的底盘生产了追猎者自行反坦克炮。
这种无炮塔的自行反坦克炮炮相比于过去的三号突击炮,在各方面都远远强于后者,更为低矮的车身让其隐蔽性更佳。同时追猎者自行反坦克炮生产简单,结构也十分坚固可靠,还有着易于保养的优点。再加上那门75毫米48倍径坦克炮的存在,所以追猎者很快就成为了德国陆军的新宠,在整个战争后期都有出色的表现。在战争后期,德国能够多坚持一段时间,基本就是靠了38T轻型坦克改进来的追猎者自行反坦克炮。

结语

当然了,这也不过是让纳粹德国多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38T轻型坦克却因此成为坦克发展史上的光辉存在。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38T轻型坦克及其延伸车型仍旧在多国服役,瑞典更是将追猎者自行反坦克炮服役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而联邦德国如今装备的鼬鼠系列战车,也是有着38T轻型坦克的影子,也算是38T轻型坦克成功的证明了。
参考文献:《德国坦克装甲车辆:1936—1945》
《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