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我们日常使用的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它虽然是建立在北方官话的基础之上的,但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近现代的北京话其实与明朝时期的中原官话相去甚远,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由满蒙语音为主导的“胡音”。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很多词汇其实就是满语的音译,比如常见的“别扭”、“啰嗦”、“磨叽”、“嗯呐”等等。满语虽然已经消亡了,但它的影响力依旧存在,这和清朝时期实行的“国语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满语是一种年轻的语言,它脱胎于女真文和蒙古语。早在辽宋夏金时期,女真人就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女真文,而西夏的党项人也创立了自己文字西夏文。正是文字的创立使得部落之间产生了极大的认同感,成为对抗中原宋朝的一件利器。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诸部落之后,为了加强各个部落之间的联系,决定加强各部落之间文字的统一。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结合满语语音以及蒙古文字,在额尔德尼的协助下创立了满文,也就是“老满文”。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在清兵入关之前,满文已经作为女真诸部落以及后金政权的官方语言,皇太极在崇祯五年将其改造成为了“新满文”。改造过后的满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圈、点”等标注性字符,极大地避免了地名和人名书写时的错误。清兵之所以能够成功入主中原,除了强悍的军事实力之外,和他们创立了自己的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忠君、爱国”等思想随着满文的使用,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八旗子弟,他们都将这种理想视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顺治二年,清世祖正式将满文作为“国语”使用,而汉语则明显地降低了地位。“各坛及太庙读祝,停读汉文,只读满文”是顺治皇帝颁布的法令,他以行政手段将满文的地位抬高。顺治十年,儒家传统经典“五经”被正式翻译称为了满文,清世祖还特意撰写了一篇《劝学文》鼓励八旗子弟。《孝经》、《南宋演义》、《唐代演义》等书在两年之后同样被翻译成满文,清世祖顺治帝直接取消了皇室内部的汉语学习,令他们专门学习满文。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清朝初年的皇室成员都是相当精通满语的,但是清朝的皇帝仍旧不放心,在语言的问题上煞费苦心。清圣祖康熙帝是一位饱学之士,他精通满汉双语,但仍旧注重皇子以及八旗子弟们在满语上的成就。事实上清朝初期乃至中期的官员,只要精通满语的在仕途上都一路亨通。辅政大臣索尼就是因为精通满语,因而被赐予“巴克什”的称号,而旗人张德地更是因为这项技能一路高升。毫无功名的他先后成为了宗人府主事、顺天府尹乃至四川巡抚。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康熙一朝极度重视本族的语言和文化,尤其是在康熙四十三年之前,所有的刑部供状都是满文,汉臣几乎形同虚设。正是这种情况使得许多汉臣子弟也争相学习满文,而清朝政府也乐于看到这种局面,雍正皇帝还特意设立了“义学”机构,以供培养通晓满汉双语的人才。乾隆一朝的八旗子弟走上了必然的宿命,他们逐渐被儒家文化所同化,满文开始成为了象征意义上的文字。即便是如此,它的地位依旧是凌驾于蒙汉之上的,直到清朝覆灭都没有改变。

清朝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普通话里的这些词,

正是这种“国语政策”使得满文逐渐走入了民间,八旗子弟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汉语,但仍旧会夹杂着不少的满语词汇。同时由于满文在一些重要文书、法令上的使用,使得满文书法成熟起来。清朝300年里从未间断过满文的推行,使得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等地区的语言产生了重要变化,满汉词汇并行的局面就此形成。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普通话,同样也受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并非纯正的汉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