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战死也不愿守城!深度揭秘军事战争中,守
这就要从古代的城防技术说起了,“城”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指的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守的墙垣,内称城,外称郭,泛指城墙。在古代为了保护城内居民的安全,出现了一些城防技术,比如大家熟知的城防设计“马面”,还有“敌台”,瓮城,羊马墙”……类似于这样的城防工事有很多。这些工事在古代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工事全部都是消耗品,也就是用完了没得用了。
图为古代战争攻城利器:抛石机
而且守城技术并不是一直领先攻城技术的。 你可能知道守城方有擂木滚石、高墙深沟、金汁滚油等等让人害怕的武器,但是攻城的武器比守城的武器更加可怕,尤其是配重投石机,这个发射出来的石头能够击毁临时加固的木制工事,还能把土墙打塌,除了配重投石机,你一定听过或者看到过飞梯,在顶部有一个钩子,可以任意加长,虽然没有什么威力,但是制作简单,只要有士兵上去了,双方就不得不进行肉搏战,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城池都是按照最高的技术标准建设的,但是攻城一方的武器往往是当时最先进的……在先进的攻城技术面前,守城一方往往容易失败。
图为攻城利器:云梯
除去技术上的原因,我们来从战术角度分析一下。很多城池是一个地区防御体系的中心或者关键节点,比如机动兵力集结地、关键地段的阻隔地……,如果城池被围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地区的防御体系的崩溃,敌军便可以肆无忌惮的进攻周围孤立的据点,到防御脆弱的地区掠夺资源等等,而且在农耕经济时代,城市经济产出能力低,需要周边城镇和农村的物资供养,从资源对比来看,城外更是资源丰富的地区,而城池的资源却是在不断减少,虽然可以依靠此前积累的物资进行短期抵抗,但是城外的进攻一方却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养,而且攻城器械也是可以不断修复再造的,但是守城器械却是用一点少一点,更别说有些是短期内不可修复。长此以往,守城的一方将会陷入困境,形成——外无必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的困局。
守大城必野战,攻守双方都是动态的。守城是一个很被动的消耗战,当对方准备围城了,往往把握很大,也就是说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城池会想方设法增加自己被攻破的难度和时间,但是不能保证绝对不被攻破。一旦围城,倒计时就开始了。你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减少,而对方却可以增加。而出城作战,一个可以打乱包围防止对方围城,一个可以冲出去求救,更可能因为打了胜仗而挽回局面。所以防守,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判断对方坚持不到城破,要么就是有援军。
攻城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攻方要布置围困阵地,分配主次攻击方向,搭建攻城器械,甚至挖掘阻断水源之类,这都需要时间、人工、操作空间,等这个系统工程完成了,才能开始有组织的攻击行动,而守方就会异常被动挨打。 所以在攻方布置操作工程期间,守方必须弹性出击,使攻方不能完成系统操作,而一旦攻防陷入无体系的乱斗,那么势必会使攻方付出巨大伤亡,事倍功半。
所以只要兵力允许,出城交战比在城墙上等着挨打更为有利。如果在城墙上交战,攻防一旦登上了城墙,守方的弓箭手和火炮啥的就用不上了,只能选择与敌人肉搏,而且城墙上范围狭窄,守城方虽然人数多于登城的先头部队,但只能一点点的添油。容易被攻城方撕开口子,然后逐渐增加登城的兵力。一旦城墙被攻破,守城方的士气就会大大跌落,而且也没有退路,很容易直接溃散。 所以,如果守方选择在城墙上决战,攻城方只需要攻上一个城墙,就有大概率取得全胜。而依靠盾车,攻城塔等装备,攻城方攻上城头的伤亡其实不高。就算一次攻不下来,攻防也不会彻底失败,可以再次换个地方攻城,或者干脆围着等待兵力补充。
如果守军选择出城在城墙下列阵。攻城方的盾车和攻城塔就派不上用场,也没时间造围城的城寨,必须直接跟守军交战。此时守军以逸待劳,而且城墙上的弓箭手和火炮投石机等可以一直作为火力支援,攻城方冲过城墙上的弓箭与炮火后还得面对步兵长矛方阵。 如果守方战斗不利,可以牺牲部分断后的部队让剩余士兵撤入城内,再依托城墙做最后一搏。如果攻防战斗不利想撤退,会被守城方的弓箭和步兵追着打,必然一败涂地。 那守城方出城列阵,攻城方不进攻选择跟守军对射呢?人家守军城池仓库里面弓箭弹药储备肯定比攻城方用车拉来的要多吧,而且城墙上射击有高度势能和射程优势,再不济守方可以一边打一边城里赶制弓箭。 而且对峙对攻城方更不利,守军是吃饱喝足休息够了出来列阵。攻防则是大老远赶来没来得及吃喝,要是对峙到晚上,攻城方又困又饿更打不赢了。守方出城列阵,就是给攻城方将了一军,攻城方如果不能一战击败守军,就只能乖乖撤走。 这么一对比就明白了。只要守城军队的步兵没有弱到无法跟敌人对阵的地步,出城列阵比守城墙的优势要大很多的。
图为守城利器:塞门刀车
所以除非差距太大,不然通常都会建议守城方对攻城方进行防守反击的出城作战,哪怕出击部队作战失误,受到了兵员损失,但除非是灾难性的战术失败导致守御兵力丧失,少量的人员损失并不会当即影响到守城作业,通常状态下只是缩短了防御作战持续消耗下的守御时间。而且城墙并不会因为出城作战失利这件事而自行垮塌,甚至能凭借我军还有城墙防守这件事,给防守方提供谈判的资本,因此出城作战属于一个风险小而受益大的战术选择。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的军事思想里,经常强调在战争中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主动权,那就是处处挨打。 而主动出城作战,就是为了获取战争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