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初到美国,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直言:
01《史记·项羽本纪》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杀大权由别人掌握的时候,我们自己只能任其宰割。而清朝末年的中国,就处于这样的困境之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越是艰难的环境越是能够激发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不服输和不屈服,所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能人辈出,英杰遍地,现如今再回首,也许这就是《李鸿章传》中所说的“时势造英雄”。
为了自强,许多能人异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清政府派出了许多代表团和西方列强交流谈判,而其中晚清有名的外交官李鸿章就是众多交流团中的一员。并且,在众多的交流团中,负责出使美国的李鸿章代表团显然是最有分量的。
李鸿章初到美国,看见人家的高楼大厦,十分的感慨,而其中的一句话更是让所有的中国人为之心酸。
▲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就十分的聪慧好学,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便顺利的考中了举人、进士,不仅如此,他还是晚清名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身为文人的李鸿章并未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他上任不久之后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弃笔从戎,有才之人即便是身处困境,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李鸿章虽然是文人出身,但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依然十分突出,所以不久之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双眼花翎的一等肃毅伯。
02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洋务运动爆发了,李鸿章抓住机会,积极参与此事。在这一阶段,李鸿章兴办了有名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他的所作所为大大的推动了清朝工业的发展。军事上,李鸿章还组建了北洋舰队等四支近代化海军。
▲江南制造总局内部机器
初建立的北洋舰队被《美国海军年鉴》评价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可见其辉煌!但其随后的发展并不顺利——经费的削减,装备陈旧,内部腐朽,所以到了甲午海战之时,才会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结束之后,李鸿章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来到了美国。这是李鸿章第一次来到美国,到美国的当天,纽约港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美军舰队更是鸣放礼炮以示欢迎。
▲夹道欢迎
03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不是针对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而是专门为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之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准备的。虽然李鸿章露面的时间很短暂,但随后的报道对其评价是慈祥、睿智、谦和、礼貌。来到美国后,看到林立的高楼、喧哗的街道,李鸿章表示:不可思议!因为在那个时候,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还是遍地平房。
▲美国高楼林立
接受美国媒体记者采访时,站在中国政治权势顶端的李鸿章是这样说的:“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贵国竟然建立了很多高楼,我在这里见到了二十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然而在我们大清国,从未见到这样的高楼……我想我们大清国不能够建造这样的高楼。”
▲遍地平房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国家,他们的发展速度是当时故步自封的清政府完全无法比拟的,中国有个词语叫做“云泥之别”,用它来形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和工业高速发展的美国是最为恰当的。故此,站在中国金字塔顶端的李鸿章在见到美国的摩天大楼时才会觉得不可思议,才会感慨大清国没有能力建造这样的高楼大厦。
结语清朝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历史事实不会因为历史的远去而发生改变。李鸿章的感慨让现如今的中国人听来,仍然会感慨万千,因为那段灰暗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存在。它们时刻的警醒着现在的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受到列强的欺压和侮辱,所以,如果不想历史重演,不想遭受先辈们所遭受的耻辱,我们就要奋发图强,像伟大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参考资料:
《史记·项羽本纪》
《李鸿章传》


